第二百六十一章 宗室的问题(2 / 5)

余万两其实还好,之前户部可能较为困难支出,但现下户部略有盈余,还是可以支撑的。今日只要再等盐商的保证金交上来,朝廷可再获千万收入,今年盈余便更多,这都是依赖陛下圣明之功啊。”

“汪尚书此话差矣,宗室之弊朝廷早就思之,万历二十年,神宗皇帝就曾下旨说到宗室禄米花费甚多,想要每个布政司都商讨数额,以为定额,不管每省的宗室数额为多少,但禄银是一定的。

此诏既下,当时内阁也多有商议,相信在场的人也知道此事,但现在看如何呢,那时算下来说宗室人数约为六万人,俸禄银定额为一百一十二万两。

至此将近三十年,人数早已逾超十五万,俸禄银也涨到了一百五十六万之高,根本没有定额,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臣怕以后宗室子弟越来越多,俸禄银也会不断拔高。

各地的大藩王的赏赐田、自养田、王府田积年月累下来多至数万乃至十数万顷,土地跨府连县数不胜数,还垄断着当地茶税、盐税,宗室子弟又在本地肆无忌惮,破坏地方秩序,还请陛下明察。”

朱国祯看到汪应蛟这么说立马来气,他长年在地方为官,对于宗室利弊最为了解,在他看来虽然朝廷花费的大头在于边事,但宗室问题绝对是一大顽疾,不能不以正视。

在场的個个都是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呢,只是有些人性格刚直,即使知道这个问题很棘手,说出来皇帝定会生气发难,但还是抑制不住的敢说敢言。

朱国祯就是这样的人,他直言进谏,根本不怕皇帝生气。殿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个也是这种纯臣谏官,此人便是赵南星。

“朱阁老所言甚是,宗室问题不可不察,其实宗室的人数还好,长年累月下来,土地兼并最严重的便是大的藩王宗室,地方官府对他们也束手无策,农民除了交朝廷赋税以外,不仅要再交一份藩王的田租,还要遭受藩王府吏的剥削。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但西南、西北的盐税大都被藩王一方把持,若长此以往,朝廷的盐法、茶税怕也很难在其地实行,那朝廷如何行开源之策?”

赵南星此人十分刚烈果敢,见朱国祯说了,他自然也不惧,直接站出来声援朱国祯。

他的弦外之音没有那么直接,知道皇帝对财税之事极其上心,因此适才采取了迂回战术,话里话外只点藩王对于朝廷财税好处不多,至于其他的反面皇帝如此聪颖机智怎会不明晓呢。

看到二人连番表态,朱由校心中一点也不惊讶,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