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财税之权(1 / 4)

沈灌这话也引起了户部尚书汪应蛟的共鸣。

明代户部确实太难了,实际上没有掌管全部财政,但大明上下各个都要向户部要钱。

搞得户部不得不左右腾挪,向兵部借钱,向工部借钱,甚至还想着皇帝救济才行,有些部门还不乐意,给他们使眼色,使绊子,让户部憋屈的很。

所以汪应蛟发现沈灌引出这个话题,貌似皇帝也很感兴趣,当即声援起来,希望皇帝支持沈灌的建议。

“陛下,沈阁老所言甚是,财税之权归于各部,并不是户部一部所有,但朝廷的诸多支出却要户部来负责,如此怎么能不让户部的财政捉襟见肘呢?得亏陛下英明,即位以来把一部分内库的收入划入户部,这才让户部能够得以维继。

但朝廷用度逐渐多了起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因此臣建议重新理清朝廷财税关系,分清内库、外库。内库归宫中管理,外库收各部财权归于户部,这样泾渭分明,朝廷财税于一体,统筹大明财政,统一度支,于国有大利。”

这话憋在汪应蛟心里很久了,不仅是他,他的前任李汝华其实早就想干了,但牵扯利益太大了,思前想后没有提出来。

直到他见今日皇帝以雷霆手段,将六部九卿整治一顿,使得推行新政的阻碍也少了很多,并且下午问政明显是想改革户部,因此他就想顺杆子往上爬,把这个建议给提了出来。

“朝廷外库除了户部的太仓等库外,兵部、工部等银库收入如何,是否值得合并?”

朱由校虽然想改,但此事涉及甚大,牵连又广,还须得慢慢了解。

“陛下,户部太仓等库确实是财政的大头,但除了户部库银以外,其他的各部收入亦是可观,臣虽掌户部,但有些时候需要腾挪支用其他部的库银,因此还有一些了解。”

“比如兵部跟太仆寺掌握有太仆寺常盈库以及常盈库新库,这两库负责马政收入,包括买马银、草料银、牧地租金等等,据臣估算,每年的库银收入大概有七十万两左右。”

汪应蛟这么一说,直接让兵部尚书黄嘉善顿时恼火了,今日被皇帝斥责,他其实不想言语的,但这個汪应蛟居然打兵部库银的主意,这个他自然不能忍。

“陛下,汪尚书说这话未免太轻松了吧,兵部虽然有太仆寺常盈库银,但现在也是捉襟见肘,自万历十八年开始,朝廷每次大战都要从常盈库支取库银,现在累积已经有1057万两了。其中户部借的最多,足足有983万两。”

“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