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觐见皇帝的方法(1 / 3)

“确实,只是当年一手造成南京教案的沈灌,现在为内阁辅臣,这次汤若望先生到京城,他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挠,定不会让与陛下相见。”

李之藻也说出了他们的担忧,别看他们现在很受皇帝重视,但浙党的弹劾一点都没有少,以前只是铸造火炮那还好,都是为国利民,他们倒也不能说什么。

但汤若望进京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京师,到时候恐怕浙党必不会善罢甘休,就连言官等都会上书反对天主教教士入宫面圣。

“恩,现在怕不只是浙党等人,我之前从辅臣韩爌那里得知,最近内阁收到了很多广东布政司官员的折子,专门上书弹劾我等。

说西洋传教士狼子野心,澳门的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该向陛下建议让传教士来京和在澳门购置火炮。我思前想后,这是怕让陛下跟西洋联系啊。”

徐光启跟李之藻的聊天全部被郑芝龙听了进去,他知道二者都是朝廷重臣,特别是徐光启深受皇帝信任。所以进府后一直安守本分,站在汤若望身后翻译,根本不敢造次。

只是郑芝龙对南洋贸易很是了解,听到徐光启说广州布政司中的许多官员不想让皇帝跟西洋联系,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虽然大明之前有海禁,但是从根本阻止不了百姓下海去南洋甚至去日本、**做生意。

因此每年下海的人众多,海上贸易虽然辛苦,风险很大,但来回都是两三倍的利润,特别是送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特产去南洋,回来再运输胡椒、蔗糖等商品,获利更大。

而由于地利之便,以前这些贸易路线都被两广、福建商人吃了下去,他们自然赚的盆满钵满,他的舅舅黄程就是一个例子,在澳门做生意那是一个风生水起,在广州城都置下了不少田产。ωωw.Bǐqυgétν.net

因此当听说朝廷要进一步开放海禁的诏书下发到广州后,他的舅舅才会那么惶恐,南洋商贸本来就是垄断性质,现在朝廷专门开放海禁,还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关取税,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垄断地位和提高他们的成本。

如此想来广东官员阻挠海禁,还禁止汤若望进京的之事,可能背后有他们的鼓动吧。

郑芝龙的举一反三,瞬间就想到了事情的原委,但一旁的徐光启等人却不知道汤若望身旁这个翻译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南洋海盗王,对他也不甚关心。

简单聊了以后,他们也让汤若望跟郑芝龙暂时休息,徐光启特意在晚上设宴,还邀请了孙元化、张涛等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