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汤若望来京(2 / 4)

张焘也走了过来,给郑芝龙嘱咐起来。

“一官,我待会进城直接去工部,把这些火炮跟西洋铸炮师、炮手交接。你待会带着之前给你的地址,带着汤若望先生去徐光启先生的府上,我恩师说,今**们在徐光启大人府上设宴款待汤若望先生。”

郑芝龙自无不可,他在京城人生地不熟,自然听张涛安排就行了。

见郑芝龙点头答应,张涛颔首向汤若望告别,随后就招呼后面的马车调转方向,向京城东门而去了,只留下郑芝龙、汤若望以及三架马车。

由于时间不紧迫,郑芝龙进了北京城后,慢悠悠的架着马车一边闲逛,一边赶路。

来往的吆喝声音,各种竖挂的横幅醒目的写着店铺的名称,大栅栏宋家靴、赵家慧苡酒、顺承门大街刘家冷淘面、本司院刘崔家香、刁家丸药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路上也是人来人往,有从远方而来进京考恩科的士子,还有四处吆喝,走街串巷的小贩,更有慢悠悠逛街买东西的市井顾客,好一番热闹景象。

只是其中最让郑芝龙惊奇的是,街上还有不少孩童,腰间的大布袋里有许多折叠的纸张册子,他们来往于街道,一边高举这些册子,一边大喊道:

“文华殿诏对临近,朝中大臣建言献策均在其中,今日新出炉的《大明日报》,只要二十文一份,快来买,快来看!”

“朝廷欲改制盐税,重行开中之法,具体内容都在《大明日报》里,二十文一份,快来买,快来看!”

“精选翰林评论,都是进士老爷的文章,科举考试、孩子研习的才考,一百文一份!”

伴随着这些报童的吆喝,有些路人闻言便招呼停下,买一份过来看看,这些报童也熟练的拿出报纸,感觉一切都稀松平常。但却让郑芝龙大为震撼,他现在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所措的赶脚。

不过出于好奇,他也喊着报童,出钱买了一份,随手打开瞧了起来。

就看这份报纸,右上角有大明日报四个大字,大字下面不仅仅有着日期,还有着每日的福运忌讳,左边依次写着一些朝廷新闻,比如什么皇帝欲于二月一日在文华殿诏对,工部在通州的火器作坊已经开始建造了,同时也在招募工匠,有兴趣者可以去应聘,还有一些大臣关于盐税、开海的奏疏等等。

郑芝龙简单看了下,就觉得内容详实,并且他还发现一个很有用的消息,便是报纸上说,天津府的造船厂已经开始造船下海了,朝廷也在招募工匠水师,同时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