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众人表态(2 / 3)

,心里自然会打退堂鼓,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那個时候皇帝再让他来出面平息事端,而作为“始作俑者”陈良弼也会被皇帝当成替罪羊。

那时自然是万事平息,小皇帝也不敢动改革京营的心思了,他也可以继续吃京营这头肥羊了。

但他的如意算盘算是落空了,他眼前这个所谓乳臭未干、行为操切的少年皇帝并不畏惧这些闹事之人,而是只是听到泰宁侯确实有所动作,心里放下心来。

他最怕就是泰宁侯陈良弼无所动作,他既然敢行动,那自己自然要支持!

京营的情况他是知道的,历史上崇祯年间李邦华整治京营,李邦华裁撤京营后,选出一万选锋,七千壮丁能用,那个时候京营都没出啥事,只是背后使绊子,现在能出啥事。ωωw.Bǐqυgétν.net

这帮兵痞流氓欺负欺负平头老百姓也还行好,怎么敢跟陈良弼对着干,这后面绝对是有人撑腰。所以心里明镜似的朱由校现在听到朱纯臣这般危言耸听,混淆视听的言论,越发对其不齿。

“怎么能如此严重,何宁,速速传旨,把泰宁侯叫来,朕要当面询问。”

何宁闻言立刻出去传旨去了。

在场三人看到去叫陈良弼已经是各怀心思了。

朱纯臣大概断定皇帝不想把事闹大,现在只等陈良弼来了,到时候再添油加醋一番,就可以借皇帝训斥陈良弼之机,提出由他来处理残局。

所谓旁观者清,与定国公徐希皋也希望把事情闹大的心思不同,张维贤再清楚不过朱纯臣的心思了,心中暗笑这朱纯臣的算盘怕是要打空了,皇帝登基这么多天,做了那么多事,何时有过退缩,但也不会选择多言语,而是一旁静静的看着这一场好戏。

此事一过,朱由校也不再提及此事,就等着陈良弼到了。

过了半炷香的时间,何宁领着陈良弼来了。

何宁也是聪明,知道朱由校对陈良弼很是信任,在来的路上就把刚才的事情简要告诉了他,让他做好准备。

陈良弼也万万没想到皇帝居然与张维贤、朱纯臣他们商议。这京营事件闹这么大,他大概能猜到背后主使就是成国公朱纯臣,但自己本就在火架上烤着呢,爵位又低,还没有证据,自然不敢随便向皇帝乱说。

现在朱纯臣又把京营之事添油加醋一说,导致皇帝生气召见,自己这一去怕前途未卜。

到了陈良弼,简单拜见后,朱由校就迫不及待问起京营事件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