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朱纯臣(2 / 3)

臣身为国公,可能还要倚靠其整治勋贵,不能亲动,就想给他一个机会,把他的受贿记录从中删去,看他有没有悔改之意。

没想到却是这一番表现,看见名册中没有他喜不自胜,还一番义正言辞之语,这让本就对其印象不好的朱由校心里更加厌恶。

“好的很,不亏都是国家柱石!”

朱由校心里冷笑,但也没有发作,继续说道:

“既然你们都要严查,朕就听你们的,不过家丑就不要外扬了,这件事朕也不想让内阁知道,英国公,贪污一事就由你来负责,先把这名册之事宣扬出去,但内容你们谁也不用给说。

朕相信还有没有在册的漏网之鱼,就让他们把贪污的钱给朕交上来,那朕既往不咎,如果收了钱,还想着自己没有被发现,心存侥幸的,那就不要怪朕没有给他们机会!”

朱由校心里清楚,名册内容一定会泄露的,并且只让他们交出赃款还是太宽厚了。

但他也没有办法,他刚登基不久,根基并不深厚,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如果想要在后期对抗满朝文官,只是用宦官是不行的。

勋贵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势力,这也是朱元璋最开始就设立的朝堂格局,勋贵与文臣鼎立。

只不过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没落,文臣把勋贵彻底压制,皇帝只能迫用宦官对抗文官,形成了宦官与文臣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格局。

所以现在这些勋贵还是有利用价值的,不能一杆子打死。

并且他的如此做法,可以对外展现一個宽厚仁慈的形象,在以仁义道德之名统治的古代,一个表面看起来宽厚的皇帝形象,还是很重要的。

但具体施政起来宽不宽厚,那就不重要了,他也不会让百姓知道。

朱由校意有所指的一番话,让张维贤欣然接受,连忙点头应承下来,收缴贿款算啥,这跟整顿京营比起来难度低多了。

虽然看起来这是得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他又不管催,只管收,到时候向朱由校交差就行了,那些有侥幸心理不交的,怎么处置那就是皇上关心的事了。

朱纯臣并不知道皇帝特意把他收贿记录藏了起来,还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听到皇帝这一番话暗中意有所指仍不以为意。

机会给他们了,朱由校也不想继续在此事上浪费口舌了,于是接着说起京营之事。

“唉,贿赂的事是小,但京营的事大,自从太祖初建三大营、成祖改制以来,三大营也屡次整治,但都收效甚微,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