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江南欠税(2 / 3)

国后便有,永乐、宣德、嘉靖时期朝廷曾下令追补税款,但只能解一时之需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今缺额如此之多,更是前所未有,臣请命派朝廷重臣下江南,追讨欠额。”

“派重臣去就可以追讨回来吗?之前年年有拖欠,朝廷怎能不知,为什么朝廷就没有动作,朕看这是朝中有人暗自庇佑,刻意有所蒙蔽,才让朝廷不追究!”

刘一燝解释显然不能让朱由校满意,欠这么多钱,是没收上来?还是收上来被挪用了。没收上来不收了吗?如果被挪用,那又挪用到哪里去了,这些都得好好查办。

对于朝廷来说,江南赋税极其重要,如果收不上来税,那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

朱由校心里也清楚,江南缺钱嘛?一点都不缺,几十年来海外白银流入江南,让江南极其富裕,如果连赋税都不交,那就不要怪自己手狠了。

“刘大人此言差矣,臣太仆寺卿毕自严有本要奏。”

一个年逾五十,含齿戴发的人出列说道。

毕自严,这个人朱由校早有耳闻,天启崇祯时期的理财能手,在任户部尚书的时候,殚精竭虑,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

“哦,那你说说。”wap.bΙQμGètν.net

“陛下,臣曾任松江推官,对南直隶赋税两京一事,据臣有所知,南直隶中苏松常镇四府,经济繁荣,也是朝廷重赋之地,也是内库金花银收入所在。

但自万历三十年以来,此等地方拖欠严重,并不是小民拖欠,主要是地方大族,尤以江南地区乡官、豪民最为猖獗,有些退休官员,目下乡官,凭借门生故吏遍天下。

经常令本地地方官甚至封疆大吏都头痛不已,无法能制。

此外便是江南官府节流、乃至许多地方官吏“侵蚀挪借”,臣曾查看从万历三十年到现今江南奏报税赋押押解情况。

发现无论是丰年还是荒年都有拖欠,丰年没有灾荒理由,就常常以修工程、或者请求赋蠲免(免税),有些甚至丰年比荒年拖欠的还要多。

臣担任松江推官,发现万历以来,江南富裕前往未有,其中以苏州为甚,整个城市有机匠达一千多户,而为之打工的机匠保守地估计也有数万,百姓富庶、物产丰足、何以连赋税都交不了呢?

因此臣斗胆认为,朝廷如果只是派重臣去江南,就怕到时候蓄意阻挠,受制于地方豪强,怕收效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