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京城闲谈(二)(2 / 3)

论起来,搞得他甚没面子,见黄栋如此也不愿再讲了。于是就把邸报一扔,说道:

“你们谁想看就看,我可不愿意,哪有买来还免费读的道理。”

黄栋见他有怨气,心中也明白必须让他气顺了才行。

“那是,您费劲儿买了回来,哪有您读的道理,今天就让小的自作主张一回,今天您的茶歇免费,就当小店答谢您嘞。”

“那不行,怎么也得再加一壶雨前龙井。”

黄栋向掌柜的看去,得到掌柜的肯定后,笑着说道

“没问题,谢四爷!”

袁四爷听后,也是满意,就把《京报》递给了他,黄栋接过来后,大声说道:

“各位爷,小的识得几个字,今日就冒昧给各位读读,如果哪有读的不对,还请多多包涵哈。”

众人闻言也安静了下来,想听听这《京报》究竟讲了啥。

这邸报副册在朱由校的特意嘱咐下,文字直白,通俗易懂,读起来也较为容易。

开册第一篇就是写着朱由校下诏求册的诏书,黄栋简单看了下,清了清嗓子,

“朕自御极以来,朝廷多用度不足,户部多次求告内帑,朕也多次预支不下数百万两。如此以往,为之奈何,······朕无点石成金之术,也不欲再加田赋于百姓,因此欲求开源节流,特请十月十六于文华殿诏对阁臣与六部,特命京城六品以上官吏可上书言事,共商国策。”

黄栋这么一说,在场诸人就知道啥事情了。

“怪不得我媳妇远方表舅说最近几天好多官员在一起商讨上书,敢情是这事啊”

“可不能再加田税了,这才三年就已经加了九厘了,我京城的庄子今年刚遭了灾,再加一年种的可啥都没了。”

“吴爷你可真说笑,正税才几个钱。每年你兄长不是在顺天府当差,谁不知道你附在他的名下,每年都不用交杂役银,”

明代其实有官绅优免政策,但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明代官员或者有功名出身可以不交税。在明代不交税的,理论只有皇庄,王庄,贵族庄田等。

在明代,田赋和正役从来没有免除过。所谓官绅优免,免的就是各项正额赋役以外的杂役,特别是一条鞭法推行后,杂役都要换成银来征收,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严重的负担。

但每个级别的官员都有优免额度,最多一品官可以优免三十人,但万历怠政后就没人管了,导致优免的人数跟额度越来越多。所以现在很多人依附于官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