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屯田(2 / 3)

大的后勤成本,把成本弄下去,就可以把辽饷花到更多有用的地方。

心中有了打算后,朱由校也不由的佩服孙承宗,一是敢对自己说,而是看问题相比较他人也更一针见血,让自己受益匪浅。

于是他起身离开座位,对着孙承宗一揖“多谢老师教诲,让由校得益良多,受益匪浅。”

孙承宗一看如此,跪道:“陛下不必如此,这本就是臣的本分,陛下如能有所获,臣也倍感欣慰。”

朱由校连忙将其搀扶起来。

“学生感谢老师的教导这本就是本分,自古皆是如此,先生勿要多言。

只是朕还有个问题,既然如此,那该怎么解决,鼓励屯田还是?”

孙承宗也等着这个问题,作为皇帝的老师,他收到朱由校这么尊重,内心也极其感动,要知道明朝不尊重日讲官的皇帝比比皆是。

有些上课一言不发,只有日讲官一个人说,例如明宪宗。也些人直接上课交头接耳,或者摆烂不上课,这样日讲官也无可奈何,比如明武宗、明神宗。

但朱由校尊师重道,举一反三,还喜欢追究到底。这让孙承宗有极大的满足感,试问谁不喜欢一个尊师重道,成绩优异,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呢,更何况这个学生还是皇帝。

所以他知道朱由校必定想要了解该怎么解决,这个他心中早有计较。

“陛下说的对,为今之计有二,一是行屯田,在辽南,广宁至京师一带丈量土地,组织军民屯田,鼓励辽人耕种,以供辽东军士。

其二辽东地狭小,仅靠本地屯田不够辽东所用,故还要运粮,但京师沈阳千里之远,走陆路损耗极大,臣建议可在天津卫与莱登造船,多建水师,漕粮可北上,自天津,莱登装船,水路比陆路便捷,损耗也少。”ъìQυGΕtV.net

孙承宗比他多想了一步,还要水师运粮,这方法可行。

“可,这个方法不错,但朕还有个提议,朕听闻,辽东流民逃亡京畿的也挺多的。也可以在京畿周边找地,雇佣流民屯田,即可安民也可助军。”

孙承宗听到朱由校同意,心中喜悦,随即拱手谢恩。

“大伴,你待会给内阁旨意,就让内阁讨论一下,拿出个章程出来。”朱由校给王安嘱咐道。

说完便往外看了看天色,感觉已经很晚了

“原本日讲一个时辰就应该结束了。没想到讨论到现在,您就跟朕一起用膳吧。”

“谢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