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国税、地税,财政部(2 / 3)

如此一来,不仅百姓减轻了负担,地方官府也有了积极性。

李标沉吟片刻,颔首说道:“大善!”

毕自严想的更为细致,立即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

正欲发问时,云逍摆摆手:“等我说完之后,毕阁老再说。”

毕自严自嘲地笑道:“下官心急了!”

云逍接着说道:“分税,不仅分的是税收,同样还要厘清事权、管理权。”

大明的财政管理,不能说时杂乱无章,至少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兵荒马乱。

从唐朝颁行两税法开始,国家财政就朝货币化、统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到了宋朝,已经有了每年以铜钱来计算的财政管理体系。

然而老朱倒好,反着来。

他放弃了以铜钱管理国家财政的做法,倒退回以谷物本位,用“石”作为国家财政的计算单位。

尤其奇葩的是,他将总田赋定额为2700万石,并且这是祖制,谁都不能改变。

他的出发点倒是不错,希望子孙后代不增加农民的负担。

可现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他的孝子贤孙们,有不计其数的办法,绕开这个数字,对百姓横征暴敛,胜过任何朝代。

后来虽然改为白银作为中介货币单位,可朝廷没有制币权,对白银是完全没有掌控能力。

还有更乱的。

偌大的大明帝国,财税事务是何等的繁杂?

大明的朝廷,却并没有一个类似财政部的单位,当然也没有专业的财政部长和部员。

啥,户部?

千万别被影视剧给骗了。

封建王朝的户部,跟财政部完全是两码事。

户部只是纯粹的财税执行单位,没有出台政策的职权。

甚至户部不管预算,也管不到什么物资要在哪里征收,总共要征收多少。

他们只管想办法,达成皇帝交代的目标。

那政策、预算在哪里订定?

掌管户部当然是皇帝,只有皇帝能下这样的政策命令,户部只是执行,并将数据汇总而已。

如今的大明,一年进入户部的地方财政数据,高达数千笔之多。

这些数据在到达户部之前没有先整合,数据五花八门,用各种不同格式写成。

很多数据北京的户部,还要通过南京的户部才能取得。

就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