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大科学家朱慈烺!(2 / 6)

被教育部列为必学知识,传播开来的。

不过,除了这些在当下时代,在那些人愚昧无知的十七世纪古人眼里,看不到什么太大用处的理论成就外,朱慈烺也是有少量的实用技术成就的。

譬如说,他发明的套筒刺刀。

如今已然是流行于全世界,影响后世数百年的伟大发明。

而仅此一项发明,就足够让朱慈烺成为“带发明家”了。

可是如今,在朱慈烺的英明指导下,另一件由他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又问世了。

当在李国桢的引领下,步入到新宫内的靶场内后。

早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身穿着灰蓝色的工匠,还有几个甲械司的官员,毕恭毕敬地朝朱慈烺行礼,而在一侧的几案的枪架上,赫然是一杆崭新的,由山核桃木制作了枪托的火铳!

一旁,还摆着几枚纸壳子弹。

见此情形,朱慈烺顿时眼睛一亮,他当即上前,掂量起这杆火铳,作为样铳送上来的这枝火铳,做工明显精细得很,枪身打磨得光滑,又擦了清油,触摸上去的感觉贼拉的好。

而枪身的比重,明显也经过了耐心的调试,朱慈烺举起来后,感觉重心很好,可以很轻松地就以立姿的射击姿态,稳住铳身,进行屏息凝神的瞄准。

“不错,不错,手感可以,比斑鸠铳不知强了多少……”

朱慈烺赞叹着手上的新铳的同时,又吐槽了一下原先他惯用的斑鸠铳。

相比于几年前而言,斑鸠铳已经成了朱慈烺眼里的**了——的确是**,这玩意又重又深,举起来还费劲,立姿瞄准简直就是在折磨人。

以至于,在精确射击的时候,斑鸠铳必须得架在支架上才行。

而且,由于太过于笨重,还没办法上刺刀肉搏。

可以说,如果不是刚穿越过来那会,大明朝没有自产燧发枪的能力,朱慈烺压根就不会将这么一种,缺点多多的火铳,作为御前亲军的制式装备。

如今,有了更好的火铳后,这个斑鸠铳就成了朱慈烺嘴里面的反面教材。

“皇上,您要不要打上几发?”

这时,李国桢上前询问。

“那成,朕亲自试射几发!”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个新铳,实际上并不怎么新,他是早已经在欧洲问世了很久的线膛枪。

也就是搁大明朝这,还算个稀罕物件。

属于已经诞生了好些年的老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