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四轮马车与轿子(2 / 3)

便一波。(别说是马了,这年头人都是随地大小便)

导致街面上泛滥着一股浓郁的屎尿臭味。

再配合着那泥泞的黄土地,真不是人走的地方啊。

脚踩上去,沾一脚屎是轻,一个不注意,踩到水坑,那就是一脚的粪水。

当然。

在当下的时代,这一切也是很正常的,也没多少人嫌弃这玩意。

这不是,乘坐着一辆欧式四轮马车——这玩意当然不是朱慈烺的“发明”了。

因为这年头,舒适,拥有转向,且带有减震功能的四轮马车,在欧洲已经发明了早几百年了。

这玩意是直接从欧洲引进,由于坐着舒适,最重要的是空间宽敞,利于富人**,所以在东南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山寨车,也是朱慈烺的统军都督府购买最多的运输车辆——载重较大,利于明军使用。

而且大明朝现在的路也修得不错——朱慈烺是很重视修路的,而且修的也是传统的夯土路面,而是泥结石路面(砂石路)。

这种泥结石路面还是很符合时代需求的,因为朱慈烺可不是某些穿越者,能够整出来水泥,而且水泥的产量大规模应用于修路——这可真牛逼啊,要知道,后世华夏在工业化初期,水泥一直是稀缺到极点的物资,能铺上砂石路,就已经算是厉害的了。

水泥这玩意,甭看后世便宜,十几块钱一袋。

但这玩意真正成为廉价的工业品的时间并不长,实际上,二十一世纪初,农村盖房子都尚且不舍得用水泥,而是用石灰混砂石,只有关键部位才舍得用水泥。

作为一个十分没有出息,无法在短时间内,整出来庞大的水泥工业的穿越者,大明朝就只好玩玩十分“落后”的砂石路了。

当然,也并不算落后,因为,直到工业革命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的工业国用的也是砂石路。

就是这样的砂石路,在大明朝修建的也不多,河南这种刚刚收复没多久,而且“人矿”较之后世而言,缺得不能再缺的地方,也是修不起这种砂石路的。

就连洛阳城这样的“大城市”也是如此。

这不是,行驶在路面上的四轮马车,就因为这道路太过于泥泞,也不平整,而显得是颠的厉害。

所以,坐在马车里面的方光琛,是有些不太舒服。

晕头转向的,而坐在他对面,郭景昌的幕僚贺衷见此,不由的笑道。

“方先生坐不惯这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