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增设乡官,更改科举(2 / 5)

的公务员考试有些不太一样。

后世考试,考上来的不过是一科员,但科举制度下,只要中了进士,那就可以外放当一县长官,按级别,已经是正处级了。

但是,又因为这些个外放出去的进士官,他们没有实干的经验——从小到大就是读圣贤书,写八股文章,谈谈心性,作作诗词,说白了,他们绝大多数,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就是书生,实际上当得也不咋滴。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做得都不太好,因为明代的科举制度逐渐的完善的同时,八股文章又使得命题范围缩小,所以,许多士子已经不读什么“杂书”了,唐宋诗词,散文之类的,一概不看,而是专门攻读四书五经,还有那些个,类似于后世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一类八股文集。x33

就连明末的大文学家水太凉钱谦益,也是如此,作官多年,一直到赋闲研究起来古文,才曾读过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这特喵的,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都能背的东西,明代的士子们竟然也不读!

而且,不只不读,还能混上官当……

在这样情况下,考出来的进士。

说他们聪明吧,他们肯定聪明,不只聪明,而且还卷,一个个的全是卷王,愣是能从那么多的读书人里面,卷出来。

但说他们有用吧?

他们又没有用!

这些个,靠刷题刷出来的官员,实际上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也不太会治理地方,治国安邦嘛,那就得靠自学了,但大多数的家伙,连自学的想法都没有——直接的当官发财他不香吗?

学这玩意干嘛?

以至于,明清时期的举人,中了进士之后,如果不带上钱粮师爷上任,他就没办法管好地方!

以至于,明清鼎革时顾炎武会有这样的感叹: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也!

而朱慈烺自然看得出来,这里面的问题,所以,他增设乡官是要的,但他同时,也要对官制,进行改革,不能够让这群家伙,继续的餐尸素位了!

只听朱慈烺道。x33

“国朝官员,打小生于书肆,往来都是鸿儒(给他们戴高帽)但对于民生之事,对于与治国理政,还是多少有些欠缺,以致于,多有袖手空谈之辈,但少有实干兴邦之才!”

朱慈烺的这一番话一出口,在场,所有人不由脸色一变。

“殿下的意思是?”

站在人群里的张煌言小心翼翼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