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破局之策,诸葛小学堂开课啦(2 / 5)

过后在房间当中焦急的来回踱步,心中情不自禁的升起了一股无力之感。

毕竟科举制讲求的便是唯才是举,总不可能最后就因为通过考试的是士族之人便不加以任用吧?

可如果真的委以重任,后续不还得重蹈覆辙?

反观诸葛亮此时看上去却是没有丝毫担忧之色。

很快曹昂也注意到了诸葛亮的表现,心里陡然生出了一抹期待。

“诸葛先生,你可是有解决的办法了?”

“自魏王占据中原以来,开设屯田,大力推行曲辕犁,各地百姓家中的余粮不断充裕,这其实才是科举制推行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既然眼下百姓不再饱受饥寒之苦,那唯一受限的便是学堂的问题。”

顿了一顿,诸葛亮双眼微眯,“世子可有考虑过第一批在院试、乡试中脱颖而出的秀才、举人该如何安置?”x33

诸葛亮蓦然询问出声。

曹昂闻言一时没能反应过来诸葛亮的用意,下意识道:“若是乡试结束,接下来还有会试、殿试,最后夺魁者方为状元之才。”

“至于此前的举人之流,最多也就是视其才能,安排至各县担任大小职务吧?”

这也是曹昂本来的想法,毕竟科举制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输送人才。

然而诸葛亮一听这话,却是不假思索的就摇了摇头。

“如今魏王虽然快速平定各地,但许多地方的旧吏并未被废除,仍旧可以勉强维持当地吏治,何必急于在如此节骨眼上将人手浪费?”

曹昂双眼聚焦在诸葛亮的身上,稍加思索片刻便隐隐猜测到了诸葛亮的用意。

“诸葛先生你的意思是以这批秀才、举人为教书先生,然后围绕其开办学堂,教导民众?”

曹昂话一出口,神色越发激动了起来。

毕竟现在这么一想,好像这还的确是个办法。

只要能够尽快将学堂开办起来,这一届科举也就罢了,但下一届科举或许就会有少数出身庶民之人。

长此以往,循环往复,要不了多少年,士族的垄断就会彻底被打破!

“世子最好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主意虽然是还不错,可当中却是还有不少的难点。”

想到这,诸葛亮现在也不禁微微有些头大。

抛开其他的不说,既然这一届科举制中产出的秀才、举人基本都出身士族,那又怎么可能甘心去当一个教书先生?

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