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理想之国(2 / 3)

能舍下一切,去实现这天下向学、人人都有权力读书的理想之国的人,便所剩无几。

最后,这本就寥寥无几的些许人,又会熬不住时间放弃。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是这个落后王朝制度下的必然。

所以,如李老这样出身显贵、又饱读诗书的人,竟然愿意放弃追名逐利,孑然一身的去追求这个理想,才显得越发的弥足珍贵,才值得天下读书人发自内心的敬仰。

只因为,李老敢为他们而不能为的事。

而李老的一番话,也足以说明他拜师李天的原因。

因为李老为这个理想追逐半生,不曾动摇,不曾放弃。

但直到如今,已经半生入了黄土,他也依旧看不到实现的半分可能。

无论他教导了多少人,可相比于整个大秦的劳苦大众而言,都依旧是杯水车薪。

更不要说什么天下了!

可就是这一本三字经,却让李老从李天的身上,看到了能够实现“天下向学”的理想的可能!

要知道,李天如今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便已经能写出这样的蒙学之典来!

那今后的成就,几乎是难以预测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天能写出这蒙学之典,就说明他定然也有实现“天下向学”之心!

李天有这样的心,更有这样的能力!

碰到了他,李老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他果断选择拜师李天!

除了觉得跟随李天能够学到更多,在耋耄之年能够学有所长,也能更好的实现理想以外。

其实他也是有一些私心的。

那就是,他担心李天少年善变,若是不加引导,最后也难免受了权利熏心、失了初心。

毕竟少年有才,但最后因没受重视,而泯然众人的例子,他看了太多。

所以他才想着追随李天,适时的加以引导。x33

以保证最后他“天下向学”的理想能够实现。

这可以说是自私,毕竟是李老为了自己的追求,妄图干涉李天的人生。

也可以说是无私的,因为此事的结果是利于天下,而非利于他自己。

这就是李章之的选择。

也是明白了李章之的苦心,方才还百般阻挠李章之拜师的百官们,此时竟生出了一些期望。

期望李天能够收下李章之这个徒弟。

好成全了李老的一片拳拳之心。

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