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尤》苏八娘11(2 / 3)

的陪嫁丫头看了账簿,为李七补发了赏红、两年年赏,李七夫妻两一次性便得了三十八两的月红、年赏。

管家李六夫妇也有赏赐,头年给评了二等年赏,第二年得了一等年赏,多得了十五两银子。x33

一等年赏每年只有一个管事,二等年赏评二人,三等年赏评五人。

而参与评比的仆妇、下人,一等年赏二人,二等年赏五人,三等年赏十人。

琬琰与史氏讲这般管理的诸多好处,还有人心动向,就是将下人的人心拢在手心,上下一心,一个世家的崛起,就得团结一致。

史氏还心疼银子,可听姑姐一说,这般好处多多,更是为了让她拢住人心,一脸佩服,学看账簿不会,可管下人却学会了。

史氏入京带有两户陪嫁下人,现在都安置到府里,从厨房、库房、绣房都安排了人手,在琬琰指点下,越发打理得像模像样。

琬琰并未藏私,年节前,史氏又置了一家铺子,准备在城西再开一家“苏氏卤食铺”,照着永兴巷的铺子装修风格,又培养了自己的陪房,而卤食秘方料包从琬琰手里拿。

史氏原怕琬琰生气,没想却得到了琬琰的大力支持,“你的钱够吗?不够从公中账房拿一些。”

“姑姐,这……这是我用自己嫁妆银子开的……”

“你的啊,赚了钱就归你自己,不用入公中,那是你的嫁妆。”

“可秘方料包……”

“料包一年也不过几两银子的本钱,你每月都可领,原是一家人,你的嫁妆他日还不是给你儿女备的聘礼、嫁妆。”

得到琬琰的支持,史氏底气气足,再取了公中账房的余银,又在城北开了一家“苏氏卤食铺”,整个京城便有了三家,这次新开的铺子,是新买的下人。

二月初,苏老泉携着两个儿子抵达京城。

苏府打点妥当,各院都有服侍下人。

子由望史氏:“姐姐呢?”

史氏道:“在宝康堂医馆坐馆施药,早出晚归。”

子瞻道:“她学会医术了?”

“宝康堂还有罗道长坐馆,姑姐说她就是帮帮忙,她接诊自己拿手的常见症诊,疑难杂症自有罗道长出手。”

进入二月后,京城越发热闹,四年一度的科举大考即将开始。

宝康堂而在永兴巷转角处,略显偏僻,素日来瞧病的不多,自打罗道长接手后,没有施药一说,再便宜也得收足药钱,可免诊脉费,对有钱人下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