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与郭路明的通话(1 / 3)

听了郭路明的话后,刘昊阳还是感觉心里有些不安:

“郭老哥,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而且做事情最好是一步到位,我也理解这个道理。x33

但是我还是担心,毕竟这可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曹州市地区本身是一个欠发达地区,

在这个地区的人民,说实话,素质都不是很高,学问也不是很大,到时候如果真的把这么多人一次性招进来,我怕真的出问题!”

听了刘昊阳的话后,郭路明仔细一想,也确实是这么个事情。

他之所以觉得一次性可以招入15000人,那是他以南方地区寻常的电子厂作为标准。

但是南方的电子厂那都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而且那些招收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有电子厂工作经验,

或者他们学历也都不低,至少都能认识字。

而曹州地区这些老百姓很多人都没有认识过字,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你让这些人来电子厂,他们肯定都不适应,哪怕是这个适应过程,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再加上这些人思想良莠不齐,万一到时候真的有人恶意捣乱,这种事情还真的是不好处理。

想到这儿,郭路明也知道特殊的事情必须得特殊对待,而且自己现在也确实有些着了急:

“刘老弟,其实你警示的我是知道的,欲速则不达,我现在还是有些着急了。

如果咱们真的一次性招录15000人员工,那么,这件事情确实有些大条,毕竟这么多员工,而且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员工,还是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工,

要想让这些人规规矩矩的办事,要想这些人规规矩矩的去干生产,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我刚才的思维属于惯性思维,还把这些农民当作咱们南方地区那些经受过多次电子厂训练的老工人,我的想法是错的呀。

不过刘老弟,咱们如果一次性招录人数太少也不合适,毕竟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只是添油战术,一次几千人,一次几千人,这对咱们的管理压力实在是太过于巨大。

要不咱们这件事情这样弄一下,一次性招个8000人或者是一万人,这样的话,咱们有充足的管理人员可以快速的把这些人给培养出来。

等咱们到时候培养出第一批合格工人之后,那么,接下来再培养其他工人,就可以以老带新,这样的话,工作也就好展开很多。x33

刘老弟,你觉得我这个想法和意见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