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退避三舍(2 / 5)

巅峰龙婿 渡厄方舟 1711 字 9个月前

会当真。

没有人觉得自己捡的漏会是假的。

更何况他这种自以为研究瓷器多年的行家。

可惜,站在他对面的是李重楼。

天下鉴宝者,无出其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鉴宝至尊。

这种色厉内荏的腔调,落在李重楼眼里,一文不值。

面不改色,侃侃而谈:“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取的是谐音‘包福’,寓意吉祥。”

“始于清康熙晚年和雍正年间,由于其器形独特,寓意又好,所以后世争相仿制,成了宫廷皇家常用之物。”

“你手上的那支,看款形纹饰,仿的是乾隆款。”

“不过包袱瓶在清中期并不畅行,反而到了清晚期又开始流行起来。”

“民国时期,犹其多仿品。”

“因为那时的人,觉得在瓶子上画丝带披肩很时尚,很时髦。”

“多以居仁堂仿出的精品为主,但底下并没有落洪宪的款,也没有居仁堂的款,而是以仿古乾隆年制为款。”

“翻开底足,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李重楼说罢,轻扬下巴提醒道。

而此时,那些觉得李重楼胡说八道,为了不下跪拜师狡辩的人们,有点犹豫了。

这番话谁都听得出来,李重楼对瓷器是有研究的。

但具体研究多少,没人摸得准。

但至少,比很多连包袱瓶常识都不懂的人要强。

毕竟古玩类别众多,犹其瓷器窑更是数不胜数,历史名窑能参透就已经是大牛了。

何况这种小众的皇室专用器物。

就连朱同仁,脸上的轻蔑之色也稍微收敛了些,但仍不屑一顾:“不要混淆视听。”

“我这瓶子,底下确实是乾隆款,一点没错。”

“我也承认居仁堂仿过很多,但你有什么证据说我这瓶子是精仿?”

此时此刻,他心里也在打鼓。

之前的自信,被李重楼三言两语给瓦解了不少。

虽然不信李重楼真有本事,但人就是这样,越在乎什么就越患得患失。

而且李重楼说的话,并没有错。

居仁堂仿制的东西多以乾隆年款形为主,犹其包袱瓶居多。

不过,他说这瓶子是对的。

李重楼想要说是错的,那就得证伪。

否则就是空口白话,徒惹人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