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灾情(2 / 3)

色,多半是缺水呈现出枯黄的颜色。

这大片的枯黄,同那河岸边绿荫的杂草对比鲜明。

曹州水系发达,作物尚且如此。

那其他水系不够发达的地方岂不是岂不是直接绝收,枯死?x33

一时间,沉重的压力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

一行人都沉默不语,薛大鼎更是满脸的忧愁,长叹了一声:“天将大旱,民不聊生,哎···。”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马蹄声。

李祐抬眼一看,是刚才派出去的传令官,此刻只有只身一人,没有待会曹州的官员。

薛大鼎和梁猛飚对视一眼,这曹州怎么没人迎接?该不会出了什么岔子吧?

只见传令官驾马靠近,又急忙的停了下来,对着李祐禀告道。

“参见齐王殿下,那曹州刺史正在城门施粥,无暇顾及殿下,言···请殿下谅解!”

他说着低下了头,声音渐小。

李祐闻言,满脸的诧异,有些难以置信。

这曹州刺史此刻施粥,是恰巧还是故意的?

是欺负自己年幼给自己下马威,还是说尽职尽责脱不开身?

李祐没搞清楚,问向薛大鼎:“这曹州刺史是谁?”

一旁的权万纪则是默默的掏出了小本本记了起来。

薛大鼎说道:“曹州刺史是那荥阳郑氏的郑德本,深的陛下信任,所以被派来镇守曹州。”

完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听闻是颇有美德,为人称赞。”

说话时他只是语气有些不太确定,有些底气不足。

李祐听着薛大鼎这么说,感觉有些莫名其妙:“荥阳郑氏郑德本,那本王亲自去见见他!”

荥阳郑氏是五姓氏族之一,其实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五代时期有有八个朝代在这里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粮食,养殖桑蚕。

因此郑家是粮食大户,也是养蚕大户,而一匹绢布能够值三千文,因此郑家相当的富裕。

富裕到什么程度呢?

《太平广记》中记载,有个郑凤炽的人曾经对李渊吹牛,终南山上每棵树挂丝绢一匹,山树挂满,家中还有余绢。

一时间李祐也搞不明白这个郑德本是什么意思。

不过李祐可仗着李世民的威视,将拿下治罪。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