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迟迟未到的大人(1 / 3)

大明凌云志 笑拂凡尘 1047 字 9个月前

时间总是怎么够用,熊廷弼处理好杨勇的事后,见日已三竿,时间已不早,他忙吩咐府里的管家:“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酒席,好为即将到来的袁大人接风。”

官家应下后,熊廷弼便先让徐啸换了身上的脏衣服,然后使带着徐啸及其他一些边关将领,前往离府五里之外的一个路口,准备迎接袁大人的到来。

来路口迎接袁大人的路上,徐啸骑着马与同样骑着**熊廷弼并排走着。路上,徐啸问熊廷弼:“大帅昨晚重回沈阳城后,那城下的敌军是什么时候退去的?”

熊廷弼道:“昨晚本帅在三屯口听了徐先生的建议后,便重回了沈阳城,在沈阳城楼上时刻注意着城下敌军的动静。整个晚上,他们并没有向沈阳城发起进攻,反而在天朦胧亮之时主动的退兵了。”

徐啸道:“这大概因为,城下的敌军将领看到大帅你在沈阳城上,觉得并没有攻下沈阳城的实足把握,所以才放弃了。”

熊廷弼对徐啸话语中对自己的称赞,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对于自己守城的能力他还是非常自信的。

事实上熊廷弼也够得上这份自信。这几年他驻守辽东边关,与那城外的努尔哈赤斗智斗勇,也早已摸出了一套应敌的方法。

努尔哈赤每次率兵来攻打辽东边关,只要熊廷弼坚守城池,坚守防线,努尔哈赤他们都很难有所收获,可以说每次都败军而回。

最近一年多,熊廷弼采用并实施了之前的那个“徐啸”所建议的边关尽量自给自足的方建议后,在守城守边关抗敌的这件事上,可以说更是如虎添翼。

说完熊廷弼昨晚的事后,徐啸又把昨晚率兵破敌的事和熊廷弼更详细的讲了一遍。当然徐啸这次并不是为了表功,而是要和熊廷弼分析一下,这是关外的敌人为什么要出兵?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两人的一番分析后,熊廷弼和徐啸都觉得:关外的努尔哈赤军队,之所以之前长时间的没有出兵攻打边关,因为他们没有把握攻下着辽东边关。

而昨晚他们之所以敢贸然出兵,很有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叛逃过去的杨勇的挑拨和教唆。

想到昨晚边关之袭,有杨勇挑拨和教唆敌军的可能,熊廷弼和徐啸二人对杨勇的憎恨又增加了几分。

熊廷弼和徐啸一路闲聊着,不知不觉间就到达了迎接袁大人的路口。

今天熊廷弼他们原本在处理杨勇的事上,就耽误了一些时间,再加上骑马而来的这段时间,可以说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可是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