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蒸汽动力(1 / 3)

“好啊,说的好!”

见出身羌族的杨炎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刘宏也笑着连说了两句好。

随后,刘宏又向杨炎询问了一些关于内附的羌民生活、教育情况。

早在五年之前,大汉就利用各种优越的条件,不断的向东羌、西羌的贵族头领招募人口,来到大汉做工开发凉州。

时至今日,连同金城在内,共有近二十万的羌民,被段颎或征、或买,分别迁到了陇西、张掖、武威、敦煌一带。

当地官府,也打乱了那些羌民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生产方式,为部分羌民分配了土地学习耕种,剩余的则是以牧场形式,蓄养牲畜。

这几年来,刘宏也先后派遣了近两千多名通过考核的学子,前往凉州各个府县,对这些羌民进行教化。

如今,汉服,已经成为了羌民的主体服装,像杨炎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也都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话,识得一些汉字,大多羌民也摒弃了过去的风俗,开始信仰太平教。

可以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内附羌民的教化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对杨炎的询问,刘宏也更加切实的了解到了羌民的教化情况,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后,刘宏看向杨炎,笑着说道:“好,在御林营好好修习,朕相信,你将来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是,陛下!!”

面对刘宏的鼓励,杨炎的声音,也因为激动而变的有些颤抖。

刘宏笑了笑,随后扭头看向一旁的张郃。

“现在河间那边,怎么样?百姓们过的可好?”

“回陛下的话,都很好,种地的百姓们,都分配了自己的土地,三十年只需缴纳五十钱的租金。

再加上这两年免赋税,家家户户都存有余粮,而且在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那些作坊当中去做工,两三年,就都修了新房子,

镇里和县里也都修了学堂,我叔叔家的弟弟,六岁时,就进入学堂开始识字了……!”

张郃自幼便习文识字,并用心的观察着河间的变化。

今日面对天子的询问,他也条理清晰地将河间的情况,详细的说与了刘宏。

“好,不错,百姓们过的好,朕也就放心了!”

听完张郃的介绍,刘宏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灿烂了,对于能够侃侃而谈的张郃,也多了一些好感。

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果然与常人有不同。

食堂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