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宇文部来使(1 / 3)

在接下来的几日,除夕夜,天子为一众学者颁发勋章一事,也通过大汉日报,传到了四方。

无数百姓、学子捧着报纸,看着那些学者们做出的各种贡献以及获得的殊荣,敬仰的同时,也满是羡慕。

之前,人们只知道三所学院好,能学到技术,得到重用。

可是今日通过大汉日报铺天盖地的宣传,人们也才真正意识到参与到科研之中的种种好处。

尤其是获得了一等帝国勋章的那几个人,注定是要入载史册,名传万世的。

这一刻,许多人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时刻关注着民间动静的刘宏,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倍感欣慰。

如今的大汉,终于开辟出了另一种形式上的百家争鸣。

随后,刘宏下发了建宁七年的第一份诏书,并昭告天下。

诏书上言:无论是谁,只要你发明研究的东西有利于国民,都能得到相应的财富、荣誉和爵位的奖励;

在研究发明的过程之中,若是经费不足,也可以到朝廷和官府申请评估,待评估通过之后,朝廷官府拿钱助你研究。

这道诏书一出,无论是正在研究的,还是想要研究的人们,都沸腾了。

一条新的上升通道,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只要能够研究出好东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名誉、财富、地位,三者兼得。

原本许多学员,都是为了能够当官,才加入的三所学院,如今也转而开始沉下心来,参与到了各种研究与发明创造之中。

就连民间的许多工匠和手艺人,也在闲暇之余,绞尽脑汁的想着弄出一种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发明创造。

经过与朝臣商议之后,朝廷也在六部之外,新设了一个科研部,由三太学、研造司以及三所学院的博士学员们任职,专门负责管理、统筹帝国的科研创造。

大汉的科研事业,也通过这次事情,走上了正轨。

过了元月五日之后,结束休沐的官员们,也全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对建宁七年的事务进行规划与统筹。

如今,草原的情况,已经传回了朝廷,匈奴西迁、慕容部覆灭,宇文部、乌桓人元气大伤,檀石槐一家独大。

所有人都知道,未来几年,大汉的重心,将会从内地,开始转向草原、西域与东羌、西羌。x33

“哎~,自从开始当官之后,咱们好像就没闲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