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冷静期(2 / 3)

罪恶之眼 莫伊莱 1083 字 5个月前

这就是一个设置陷阱型的犯罪人所实施的有组织系列杀人案。

现在已经有了两名被害人,还会出现第三个么?”

“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毕竟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对方为什么要针对他们两个下手,如果大仇得报,说不定就不会有下一个目标。

但是如果凶手的目标并不是针对这两个人本身,而是还有什么潜在的怨恨情绪,那只要能够找到和这两个人能够扯上某种共同点的,就仍旧有成为目标的风险。”

“那你前面提到了冷静期,冷静期一般会是多久?”

“这个不好说。”宁书艺摇摇头,“可长可短,几天,一个月,几个月,甚至潜伏几年都是有可能的。

这两次中间间隔了一个多月,如果还会有第三个被害人,这两次之间的冷静期未必会是一个多月。

因为第一次实施犯罪,除非对方本来就是一个惯犯老手,否则必然是会战战兢兢。

说不定这中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也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暗中观察自己的‘成果’,确定风头已经过去了,没有什么风险,这才踏实下来,也更加大胆,这才有了现在的这第二次作案。

那么如果这一次仍旧迟迟没有动静,让嫌疑人觉得再次受到鼓舞,那么与下一次作案之间的冷静期很有可能会大幅度缩短。”

霍岩仔细想了想:“那按照你的这个说法,这一次我们调查这名女性死者的案子时,应该高调一些还是低调一些?

低调了怕对方以为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动作,急着实施下一次犯罪。

高调了又怕打草惊蛇。”

“怕打草惊蛇的前提是你知道在这一片草里面藏着蛇。”宁书艺倒是并不太纠结这些,“咱们现在的情况是,根本就不确定‘蛇’在哪里,更不知道‘蛇’准备要咬的人是谁。

与其没有意义的低调,依我看倒不如高调一些。

通常系列犯罪的犯罪人都会在一次作案之后,潜伏在暗处,通过电视媒体或者网络来了解外面的信息,判断自己有没有暴露的风险。

我们可以让这个藏在暗处的嫌疑人知道,这个案子并没有不了了之,但是又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已经暴露在了明处,必须要远走高飞。

说实话,这个尺度和分寸还真不是特别好拿捏,回头还得找董大队去聊聊,看看他对这件事是个什么看法。”

霍岩点点头:“行,明天早上去找董队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