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内阁雏形(2 / 2)

,你给咱看看,查缺补漏就行。”

“陛下请讲。”李余拱手道。

“哼!算你小子识相!朴不成给这小子上茶。”

片刻后,朱元璋看着只是少半个**坐在凳子上的李余,心中泛起得意,这小子也知道怕了吧!

看来敲打几下还是管用的!

“四辅官是咱疏忽了,虽然想到耆老们年迈,但是没想到效率会如此低,咱想着再增加耆老,以人数弥补效率低下之问题,你看如何。”朱元璋问道。

“陛下心中已有答案又何必以此来考量臣。”李余叹息道,他不信朱元璋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做事慢用人凑?

“哼,咱没答案就是要问你,给咱说说。”朱元璋冷哼道。

“陛下, 此乃军过大事,岂可如老农耕地,靠人凑。四辅官职责其实等同于顾问,而当初中书宰相制度刚有之时,也不过是顾问秘书之责,只不过王朝更迭过程中,历任皇帝不停放权,慢慢的宰相手中权利再会越来越大,若是陛下加以约束他仍然不过是没有决策权的秘书而已。”李余道。

“说重点!咱不用你给咱讲三省六部制的来历!”朱元璋道。

“陛下何不效仿宋,设置内阁于殿廷大学士。”李余道。

“效仿宋?”

“正是,效仿但是又有不同,大学士非职官,不兼政务,也无官属,不直接参与政事,只对陛下负责,行秘书之职责,只有票拟之责,而无决政之权!”李余沉声道,“如此,限制内阁权利,则陛下也不用非得劳心选耆老,只有明确责任分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秘书处成为重新转变成宰相。”

听着李余的话,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眼中的凝重。

“听起来似乎不错,仔细给咱说说,责任如何划分,如何规避内阁演变成第二个宰相,何为票拟!”沉默片刻朱元璋继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