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南京城(1 / 3)

得到孔家这个大宝贝后,高承简直用的不亦乐乎。

老朱家太祖高皇帝说的那句话不合心意了,立刻让孔贞运公开打补丁。

有什么儒学困境了,立刻让孔贞运去主持公道。

当然,都是偏江西思想的解决。

一开始,孔贞运还试图提出来什么政策理念,以及私底下发表一些暗戳戳指江西脊梁骨的文章。

高承对此不是很满意,有意见,你可以提嘛,我又不是什么魔鬼!

于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孔贞运夜间偶然醒来,发现床头放了一发子弹,桌子上则放了一根笔。x33

第二天,孔老先生的斗争觉悟就提升了很多,他主动把捡到的子弹上交,并且义无反顾用儒学解释了江西的政策和理念。

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和江西文人之间的僵局,也缓解了些。

高承对此很是满意,明确保证,这颗子弹,一般不会使用。

至于孔贞运晚年的手稿里那些“我感觉我被监视了”“我一直觉得有人在偷看我往来的信件”“晚上上厕所,看见茅房外有两只脚”这些事,则被大家认为,是他自己精神压力太大了导致的幻觉。

将吴有性送往王化贞的“医学研究院”去搞瘟疫的对症药之后,高承也打算入南京城。

身旁跟着的所有人,不论文武的,都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在高承看来,却是不至于。

不就是入驻一座城池么?有什么不一样的?

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是大明的官呢!

入城并没有什么仪式,师家贵自己亲自来迎接,可是士兵们却该做什么做什么,这是好事。

不论是休假,还是执勤,在高承看来都比看一眼自己重要得多,上大街买点什么不强,看他干什么?

至于行走在街道上,感受着两旁百姓的目光,确实有些不同。

南京城自打靖难以后就没经历过什么兵灾,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的百姓,更是都忘了打仗会是什么样。

他们对外界,对义军的了解全靠那些北方跑来的流民,听说李自成的无敌铁骑,张献忠生吃人心,还有河南新起来的那个陶梦声,处处都学着高太尉,可是到现在也是一伙流寇。

至于一些逃过一劫还没有死的士绅,则是按照徐弘基,刘孔昭排练的方案,直接跪下喊真龙天子降临,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也是高承唯一不满的地方,师家贵更是脸色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