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吾不食之,他人亦食(1 / 3)

四子仍旧分别回营,过了两日,便纷纷拆营,驱赶着农民往南直走了。

这时候,高承之前发来的粮食反倒起了救命的作用。

虽然只是救了张献忠部众的命。

至于跟随着行军的流民百姓,就没有那么大的福气了。

老大孙可望和老四艾能奇自战败后,手底下除了随侍左右的几十人以外便一个人也没有了。

耐人寻味的是,李定国同样没能领兵。

对此,张献忠的说法是擢升李定国为副元帅,可以支使任何兵马。

可与此同时,唯一一个统兵的儿子刘文秀不许借兵给任何人,剩下的就是张献忠自己亲统的兵。

这个副元帅,同样等于什么也没有。

李定国一开始还不明白为何张献忠不允许他去江西,直到自己成为副元帅,成为一个兵也没有的显赫贵人,这才想明白。

两人的父子情份在孙可望第一次挑拨的时候已经断了,李定国再努力,也只能是一个“疑似不忠心”的将领。

因为事实确实奇怪,你一个名不见经传,才刚刚独自统兵的少年,凭什么江西高承那么看重你?

凭什么你就知道官兵从哪里偷袭?

凭什么你带人去就能杀出来,孙可望和艾能奇就不行?

张献忠的中军大帐始终没有一个人能想明白,这个世界上会有统兵之人兼具仁爱与勇气,他们自然也想不明白为何李定国会是如此的人。

快到黄州府时,襄阳城的马祥麟出来礼敬了一番,义军溃逃二十里。

刘文秀没打过这位从浑河厮杀出来的单眼将军,若不是张献忠率骑兵回援,差点命丧于此。

李定国当然有出战的欲望,可是手头确实无人,只能被迫看着义军逃命。

儿子抛弃父母,父母抛弃儿子,哥哥抛弃弟弟,丈夫抛弃妻子的事情不断发生。

可李定国也没有办法,他又不是能喝退百万兵的张翼德,只能尽可能的保护一些人。

同时,他们也听说,江西官兵开始在湖北境内分田给百姓了。

对于此,朱翊铭和马祥麟也想出兵阻止,可是两门重装大炮架在襄阳城门口,这两人就没了出城浪战的心思了。

自打前元建立以后,襄阳什么时候遭过炮击啊?

更何况,朝廷中枢都没有明发旨意,自己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守皇帝的江山,甚至有可能还要被罚,谁会如此?

得知这消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