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常德(1 / 2)

所有东西都准备齐全后,在总兵府休整没几天的近卫团又踏上了征程。

由于在福建留下了些人,这次出击,近卫团总共也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高承不得已只能搭配上一千水军和五百精锐民兵,勉强凑够了三千人,这才让参谋局的那些人放心。

虽然在高承看来,打张献忠真的用不了这么多。

部队的强度永远比部众的多少要重要,这些北方流寇真要那么强,在山西的时候也不会被曹文诏八百破十万,连追五县十五堡了。

由于敌人是北方流寇,这次随军的参谋也变成了李邦华,留着邹维琏在庐阳协调各处。

近卫团的第一站,不是襄阳,而是先赶往常德府,去见朱燮元。

长沙一战后,朱燮元强撑病体北上,最终在常德府与高放成了对立之势以后,按兵不动了,并且向高承发来邀请函,邀请高承过去一叙。x33

高承对此并没有什么害怕亦或者担忧,反而是觉得应该去。

因为朱燮元的言辞恳切,还因为,朱燮元可能要死了。

他出西南后,没过多久,身后便再发叛乱,偏偏此时他又身体不适,停留在镇溪所那么久。

崇祯敦促的文书接连发来,他这才勉强支撑着回应崇祯帝,西南土司已经难成大势,要先解决了侮辱皇室的张献忠,再回去平叛。

崇祯同意了他,然后又催着他往北走,他没有办法,只能北行。

而根据参谋局两老对于朱燮元和朱由检的分析,认为朱燮元现在时况艰难,他的部众有机会争取。

当初罗象乾是以贼酋奢崇明手下招安降过来的,如今见朱燮元年迈,早就想重新做山大王了。

如果让罗象乾夺了他的权力,那整个大明西南都会因此而混乱起来。

讽刺的是,朱燮元要是真想对大明好,就要依仗高承这位“大明忠臣”。

至少就朱燮元对南方的了解而言,只有高承治下能够恢复生产力,并且他从不觊觎南直浙江的财富。

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贵州、云南、两广、福建、江西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四川可以提供兵员却也提供不了多少财富。

只有南直浙江是不能动的部分,一旦动弹,崇祯只有南巡,完全放弃北方的防线。

虽然没有见过高承一面,但是朱燮元就是感觉自己猜中了这位江西总兵的心意,因此,才会在临终之际非要见一面。

高承欣然前来,完全不担心朱燮元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