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王象佛(1 / 3)

在益王的授意下,李英召做事自然豪横得多。

益王是有钱的,麾下三百卫士各个身着棉甲佩长刀短刀各一把,在江西这步兵水兵战场算是最恰当的装备了。

而建昌府城的北城头上,还有一门大炮,这是不知哪一任益王得的赏赐,这次作战也能用得上。

至少能保证贼寇不敢从北门攻城。

李英召其实一直看不起这些南方的百姓,包括士兵在内,在他看来都是些二脚羊一样的东西。

他们根本没有吃过大漠的风沙,没见过蒙古的骑兵转着弯刀冲锋的模样,也没有见过满清铁骑,那悍不畏死的冲击。

当然,这厮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何江西的百姓要努力工作,上缴赋税,以供他们陕西行都司的军需粮饷。x33

这也是明末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区域流动的割裂,到了明末,南北方人对于另一方的问题,基本处于一个态度。

关我鸟事?

满清进犯中原?活该你们死去!

自然而然的,北方士兵也不会管那些逃到南方的贼寇,活该你们遭灾。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指望着李英召这种人善待城中百姓那就是做梦。

“人弄齐了吗?”

独自坐在北城上把玩着这一架大炮,李英召看着身边的把总问道。

“齐了,总共召集了两千多人,可以号称五千守城兵马!”

一旁的把总也是他从北方带来的下手,自然也是为虎作伥的好汉。

“好!咱们这次,也让江西的土寇流贼开一开眼!”

李英召重重地拍了炮筒一下,狰狞笑道:“继续找精锐的兄弟们打探军情,等贼寇来了,爷要先出城野战,打散他们的威风!

“敢围老子的城,不耐烦了!”

“所以说,大家才会翻不了身,跟咱们努不努力没关系,是士绅偷走了咱们努力的结果,明白没?”

和李英召的嗜血残酷相反,伏牛乡里,高承正在跟自己的乡勇们讲为什么一代佃户代代佃户。

有些年轻人听得满脸血红,愤恨不平地握紧拳头。

“这些士绅太可恶了!明明是剥夺了我们的劳动,还非要说是他们有智慧才得了大家业!”

“所以,咱们才要反对他们,咱们义武军每个人都是从百姓当中选出来的,有佃户后代,农民后代,流民后代,甚至也有好地主的后代,咱们是为了什么?”

“为了打倒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