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百姓的爱戴(1 / 3)

吉安府的乡绅,自然不会是**。

事实上,由于江西学习风气好的原因,这些乡绅都很聪明!

就连已经被砸死的戴微儒,也是个举人来着。

正因为读书人多,免税群体才多,百姓才会过得那么不堪。x33

这些聪明人看出孟文定在唱什么戏了吗?

不说全看出来,至少看出来了个十之八九。

可这有什么用呢?

形势比人强,现在就算孟文定强要,他们能不给吗?

在武力的基础上,乡绅们没有违背孟文定的打算,连忙便写条子,去支应钱粮。

不得不说,高承这钱粮,比解学龙要得容易多了!

要知道,解学龙要钱粮,需要布政使司的印章,才能从各地士绅那里借来。

还是借!要还的!

而妥协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口子,后面就很难堵上了。

钱粮已经交给孟文定了,他再提出的要求,也必须答应!

不然之前给的不就白给了么?

这种环境下,士绅们挨个接受了家里只能留三个家奴、每天只能出一次门、每次出门必须有轮值军士的陪同这些不平等条约。

到了这个地步,高承几乎不需要担心这些士绅开门迎解学龙了。

这种程度他们还能把门打开,那吉安府根本就不该丢!

至于钱粮,刚刚到手便发出去了一大批。

吉安府募集的乡勇十里八乡的都有,高承把他们俘虏来,便是为了给自己做宣传!

这些俘虏虽然住的条件不怎么样,但每天都能吃饱。

而且只要会背高承他们的宣传文案,立刻便可以领一钱银子,三斤粮食做路费回家。

说是宣传文案,实际上也没有几个字,还都是用本地土话教导。

不少俘虏很快便背会了,然后领上奖励,欢天喜地、成群地往家里赶。

也有一些俘虏,生来便有把子力气或者只是被裹挟投降的,高承也允许他们从军。

只是前期只能作为民兵,做一些协助工作。

没有“兵营”的话,高承是不可能练兵的。

这个时代的农民,若是没有系统帮助,根本练不成!

兴民镇扩张途中,高承曾经处理过一起恶**件。

一个村子的佃户团结起来,把作威作福的地主杀了。

按理来说,这该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