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囤粮,我囤枪(1 / 5)

忙活了大半夜,出门时,天空已经微微泛光了。

高承带着一群农民,按照周家村的人口开始分田。

周家村田地共两万多亩,其中单周福瑞一家,便占据了一万六千亩土地!

而且,有些田地还是他把地占了,田契却不改名!

农民不仅要给他周老爷一份佃租,还要给县衙交一份赋税!

每每想起周福瑞的所作所为,高承就有些感慨。

难怪满清那么拉胯,都能把大明打个半死不活。

全是自己人的“奋斗”成果啊!

几人站定之后,高承却没有直接开始分,而是先叫来了村里另一个童生,高福家。

分地以后,他高承便不可能再认大明的田契了,自然便要自己做一份凭证。

正好让高福家这穷苦童生一道来,也算给他一个拿笔杆子吃饭的机会。

天明以后,更多人来到村头,观看高承分田。

周家村共有人2650,其中十二岁以上共有2253人。

再抛去在家闭门不敢出,想看情况的小地主和富农,共有两千来人,等着分田。

创业初期,要不得小气,反正分的也是周福瑞家的东西,他也不心疼。

高承直接按照一口**(十二岁以上)四亩田,一个孩童一亩旱田来分。

其中水田旱田山地,又各自有缺补情况。

高福家迷迷糊糊地被拉到地头,直接按在椅子上,便开始按照高承所说写起了新的田契。

也不对,按着高承所说,这应该叫“田地证明”。

“高老四,人丁六口,妻高周氏,有三子一女,计较分得旱田八亩,水田两亩以充子女田地……”

虽然脑袋迷糊,但高福家的一手字确实不错,

至少比高承写的要好看得多!

拿上田地证明的高老四欢快不已,把证明揣怀里,立刻就要下跪磕头,却被高承拦住。

“今后,这磕头的毛病一定要改正,往后我在村里,再见到谁磕头,可别怪我把你们的田收回来。”

高承玩笑道,众人连忙点头称是。

昨夜见到的那个凶徒,和眼前这个乡亲,仿佛不是一个人,却又真真切切的是一个人。

分田忙活了一上午,却只分完了不到四分之一的人。

高承只能先让大家回家吃饭,下午再来。

与此同时,他也告诉每个人,此事绝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