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爷俩矛盾激化(1 / 4)

那年1981 公子尚德 1550 字 9个月前

“不会吧?”鹅拧诧异地说:

“建东从十六岁就开始跟着二叔赶集当皮匠,以前赶集的时候怎么不害羞?

我知道跟我一样赶集做买卖的那些人,都管建东叫小皮匠。

整天小皮匠小皮匠的叫着,也没见他反感,更不会害羞啊!

再说了,他这结婚都四五年了,孩子满地跑了,还能朝着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害羞?”

老英雄梁金元这奔七十的人了,到现在才只有一个孙子媳妇,那就是建东媳妇。

建东从十六岁开始跟着父亲赶集当皮匠,很快就掌握了皮匠的所有技艺,开始跟父亲分别赶不同地方的集。

也就是家里的地没耽误的情况下,还有父子俩赶集当皮匠的双份收入,日子在村里也算是比较富裕。

当然媒婆也就上门了。

建东就是个赶集的小皮匠,眼界不高,对自己未来的老婆没什么超越身份的期望。

普普通通的农家姑娘就很满意了。

而且还有一点,他好像被大哥跟黄秋艳那事给吓着了,对于来相亲的姑娘,太漂亮的他反而不是很喜欢。

末后看上了一个鼻窝里两团雀斑的姑娘。

一开始家里人不同意,嫌那闺女脸上有雀斑。

没想到建东就是看上她了,跟家里人闹别扭,非她不娶。

并且去找大哥,希望得到大哥的支持,让大哥去说服自己的父母。

大哥没有直接去找二叔和二婶,而是偷偷跑集上去,不顾大伯头子的身份,**了那个叫孙凤珍的姑娘。

孙凤珍是个很有能力的姑娘,初中毕业以后就开始做小买卖——赶集卖妇女用的杂货。

本地人管这种职业叫“花媳妇”,主要卖一些头花、梳子、围巾、布头、袜子一类,就是为大闺女小媳妇服务的。

大伯头子**这位“准兄弟媳妇”,第一是看相貌,据说家里人反对的原因就是嫌她脸上有雀斑。

顺带还观察了一番这位“花媳妇”的经营过程。

发现孙凤珍并不算那种能说会道型的——表面上看是这样。

顾客来到摊上,拿起某种商品问价,想买的免不了还要对商品褒贬几句。

孙凤珍并不反驳对方,甚至还会顺着对方的话头去说,但是前两句是顺着说,后边两句不着痕迹地稍微拐了个弯。

顾客对她的话感觉很受用,听起来很真诚的样子,瞬间打消了顾虑,从而爽快地掏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