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没有皮哪有脸(1 / 6)

那年1981 公子尚德 2061 字 10个月前

孙延成不是**,但他还是学会了怎么开玻璃店。

而且一学就会。

梁进仓这个师傅教得好——当然,只要别列方程式,别讲原理就是好师傅。

加之孙延成干了半辈子木匠,对于应用于家具上的这些东西,肯定一说就通。

开个玻璃店而已,这里面需要的技术,对他来说基本上就像戳破一层窗户纸那么简单。

这年头离艺术玻璃的兴起还早呢,玻璃店的业务可以说还比较粗糙和简单。

首先就是现在盖房子全是玻璃窗了,需要到玻璃店定制、裁割玻璃。

深加工基本就是把玻璃画成风景画,以及做成镜子。

这些都是家具做好以后,根据家具的尺寸,来店里定制。

其他还做一些玻璃匾额,穿衣镜一类的出售。

这里面真的没多少技术含量。

但是,对于这年头的人来说,孙延成突然在镇上开这么一个玻璃店,那绝对是技术含量相当高,相当先进的买卖了。

虽然早就已经放开了,允许个人经济的存在,而且从今年开始,私营工厂也正式得到了政策的允许和支持。

但是,在地方上,对于私营经济那个紧箍咒却是没有完全放开。

政策上允许了,可在一些具体的操作、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要这个审查,那个不合规。x33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私营经济,各种设置障碍。

不过,以孙延成在镇上的影响力,他要申请营业执照,开一家玻璃店,还真没人敢给他找毛病。

顺顺利利就给办了。

小梁的办事效率更是没得说,直接拉着老孙,去秦皇岛运来一车玻璃。

其他需要的颜料啊,化工原料了,工具啊什么的,小梁都列个清单让老孙拿着,带着他去县城买了一趟。

知道门儿了,以后缺什么他自己来买就行了。

这师父当得,直接不是师父领上门,而是师父拎上门,巧妙在个人。

没有半个月的功夫,玻璃店开业了。

老孙腰里那个大包,自从小梁给他开了那个“方子”以后,也没用药也没抹香油什么的,自己就开始萎缩了。

等到玻璃店开业,大包也完全消失。

新店隆重开业,除了亲戚朋友,木器厂原来那些关系好的老同事,肯定都要来参加宴席,表示祝贺的。

唯一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