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第四十六章(2 / 4)

万春街 小麦s 1678 字 9个月前

诗集。”

“一个字也叫诗吗?”斯江很吃惊,把离别的悲伤暂且抛在脑后,指着那首名为生活的诗:“网?就没了!这也可以?”

顾北武笑了起来:“嗳,谢谢斯江读了一首诗给我听。”

斯江一愣,破涕为笑,又翻了几页,有点惭愧:“很多字我还不认识呢,舅舅你喜欢诗吗?”

“很喜欢。”顾北武翻到回答:“我最喜欢这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斯江似懂非懂地抬起头:“那我也喜欢。等舅舅回来我再给你读诗。”

顾北武笑着揉揉她的头:“好,我等着。不再是一个字的这首吧?”

“当然不是!”斯江把诗集放在了纸青蛙的旁边,珍而重之。

多年后斯南无意翻到一本斯江的小学日记,上面有一首诗特别吸引人。

“生活

鱼”

真是老深奥了。

八月底的北京比上海凉快,但三十度天的太阳,没了道旁的悬铃木,晒在身上感觉要比上海热个七八度。北京处处彰显出首都人民的庄重和讲究,公共汽车也有着明显的城乡区别:1至30路是市区车,30到60路是郊区车。至于上海人常见的有轨电车,内城在拓宽长安街的时候就全拆了。32路用的是捷克的斯科达柴油车,发动起来轰轰作响,后面拖着挂车,很是巨型威武,从动物园一路轰到颐和园,途中三站正好绕过半个燕园:中关村、海淀、北大站。顾北武习惯在中关村下车,省五分钱车票钱。他背着行李从西直门上了车,买好一角钱车票,掏出手帕擦汗。身边的北京大爷拿眼觑他,嘴一咧:“小伙子南方人吧,哪儿的呀?”

顾北武笑着点头:“上海的。”

“哟,上海人呐。”大爷看看他胸口的校徽:“北京大学的啊,**大学生还是考上的?”

“考上的。”顾北武礼貌地应了一句,深知北京大爷管天管地管中南海管全地球乃至全宇宙的习性,脚下就往车厢里头挪了两步。

但大爷并不打算放过他,直接拿他做话题跟邻座聊了起来:“嘿,上海人吧,这钱把得特紧,抠门儿,甭看这32路公共汽车去北大吧,人肯定在中关村下车,一毛,这要多坐一站地从海淀下?得多五分钱。您瞅着啊。”

顾北武眉头一皱,两步又挪回了大爷旁边,眼一弯笑眯眯地拿出车票来:“大爷您说得真对,不只是我,我们系的大学生都只买一角钱的车票到中关村站下,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