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魔王》(3 / 6)

由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根据歌德的同名诗歌改编的叙事曲。

随后又被摩拉维亚的小提琴家恩斯特,根据舒伯特改编成小提琴版。

前者的地位在欧洲作曲家心中被认为仅次于贝多芬。

而恩斯特的作品拥有众所周知的极高演奏难度,对小提琴家是巨大的挑战。

同样是弦乐器,三味线和小提琴各有称道的地方,很难说得上孰优孰劣,差距只在演奏者之间的水平。

不过在场的评委有些诧异,《魔王》是上条新司的成名曲,看来对永山选手的确很重视。

上条新司以一块米白色的丝巾作为腮托,身材挺拔,充满人格魅力。

万众瞩目之下,他的演奏开始了。

急促的前奏就像是疾奔的马蹄,连续的三连音和震音迅速将观众拉进了紧张压迫的情绪里。

而在猝不及防的转调后,故事中的魔王登场,小提琴的音调充满蛊惑,仿佛变成了华尔兹舞曲的伴奏。

接着魔王撕破伪善,观众再次陷入被无名的恐惧所裹挟的状态,似乎身后就有一位凶恶的魔王在策马追赶自己。

上条新司的演奏将《魔王》这篇诗歌中的戏剧张力释放的淋漓尽致,一把小提琴分饰四种不同的视角。

绝望,焦虑,狡诈,三个人物的表现切换自如。

琴弓仿佛直直穿透心脏,那是一种直击心灵深处的震撼,上条新司干净利落的动作让人误以为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魔王持着手中的魔剑纵横睥睨。

这就是在国际上横扫各大奖项的天才小提琴少年的真实水平,在东京秋日艺术赏上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该说不愧是传闻中的上条新司吗?

小提琴经常出现在国际舞台的演出上,反观三味线琴大多只拘泥于日本一隅。

在年轻人的接受范围内,还是小提琴更容易欣赏一些,因此上条新司的粉丝很多都是年轻的白领女性。

既喜欢用潮流的国际品味标榜自己都市丽人的身份,又对上条新司的长相喜欢的失声尖叫。

《魔王》在恩斯特的作品里同样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曲目,上条新司手中的小提琴绝不仅是拙劣的模仿,而是拥有更高境界的水准。

直到现场听到,巫马星津才明白井波熏同学所说的话,自己和上条新司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巫马星津转头看了一眼源清雪,心想部长应该不会不知道双方的实力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