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司马丕驾崩(1 / 4)

谋晋 石头阿愣 1407 字 10个月前

最终,在桓温的强力推行下,尤其是在彭城王和虞喜事件之后,胆小的士族纷纷主动缴纳出陈白籍户口,而势力较强的顶级门阀也一改之前无动于衷的态度,也主动缴纳出了部分白籍户口。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全国共清理出了一百多万户隐藏户,新增了三百多万可控人口,使东晋王朝的可纳税人口总数达到了一千二百多万,达到了东晋渡江以来的人口巅峰。

通过一方面精简合并侨置郡县,大量裁减不必要办事人员,另一方面又清查出大量的隐藏户口,使朝廷可征税人口大量的增加,在这一正一反下,朝廷财政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可征兵人数也大量的增加,综合国力蒸蒸日上。

当然,在多方的运作下,撞在枪口上的虞喜最终也没有被斩首,这倒不是因为桓温害怕会稽虞氏,而是因为虞喜的身份。

虞喜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虞氏的祖上都爱好天文,虞喜的曾祖虞翻就曾著有《易律历》,里面就有对天文历法的著作,而虞翻的儿子虞耸也著有《穹天论》,他认为大地在海中,而大海又与天接,天穹隆如半个扣着的鸡蛋,中间充满元气,这是天不下沉的原因。

虞耸的《穹天论》是吴末晋初产生的比较有影响的天体结构学说,打开了虞氏家族重视天文学研究的风气。

到了虞喜这一代,则是更进一步,提出了“安天伦”。

在晋代之前,有关宇宙结构的说法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认为天空像一只斗笠,大地像一只反盖的盘子。

“浑天说”认为整个宇宙像只鸡蛋,天像蛋壳,地像蛋黄,天大地小,天包围地就像蛋壳包围蛋黄。

虞喜对此两种说法都不赞同,他更倾向于“宣夜说”,“宣夜说”认为“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也就是天体星尘皆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同时,虞喜针对人们对天塌地陷的担忧,提出“安天论”:他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是秩序井然,有一定的规律,驳斥了当时流行的“浑天说”和“盖天说”。

天地之大不可穷尽,星体运行井然有序。“安天论”与“宣夜说”的区别很小,仅在于叙述天的结构时兼及于地的结构,认为地极厚,与天形状相同,这是宣夜说所没有言及的。

同时,虞喜还发现了岁差,在虞喜之前,天文学家还不知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