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桓温为子求婚(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291 字 10个月前

原来,褚蒜子向皇帝司马丕讨要的这份诏书,内容并不是关于桓温的,而是对司州刺史府长史沈劲的追赠,诏书上曰:鉴于沈劲的忠勇表现,朝廷追赠沈劲为东阳太守、扬威将军,由朝廷出面收敛其遗骨,厚葬于吴兴老家,并将其列入朝廷编纂的《忠义传》。

同时,因沈劲无子,所以司马丕特意下旨将沈劲侄子沈赤黔过继给沈劲以供奉沈劲的香火,同时册封沈赤黔为宁新县男,因沈劲父亲沈充当年追随王敦反叛朝廷而被沦为刑家的吴兴沈氏家族,也被彻底解除禁锢,依然被朝廷看作士族阶层,其家族子嗣也可以自由出来作官,吴兴沈氏因此得已复兴。

如果说公主是最疼桓温的女人的话,那么褚蒜子就是最懂桓温的女人,因为就是二人都是十分要强的人,要强之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会轻易的被困难打倒,所以虽然此次桓温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但还不至于把桓温打倒,那么既然不是失败造成的,那么也就只有对沈劲之死的内疚和深深的自责才会让桓温如此的萎靡不振,因此褚蒜子才会亲自为沈劲请封,以便弥补桓温的愧疚之情;因此桓温在听到诏书内容的那一刻才会感叹道还是褚蒜子懂他啊。

在心中的压抑的那块巨石被搬走之后,桓温也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开始恢复往日的精气神,吃饭也开始多了起来,身体也慢慢的开始恢复,由于两位妻子和孩子也都来到了身边,征战多年的桓温也享受齐人之福,渡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

一转眼,桓温跟两位妻子及孩子们在合肥生活了一年之久,之前桓温一直忙于征战,无暇顾及孩子们,现在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在公子的提醒下,桓温也不得不考虑孩子们的婚姻问题,虽然长子桓陆年仅十七岁,但是考虑到古人结婚时间都很早,这个年龄也确实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

鉴于当前桓温的权威与威望,在整个东晋王朝里面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鉴于当时的**联姻极为常见,所以桓温也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儿子娶一位名门望家的大小姐才能门当户对,于是便跟公主一起商议,二人都觉得出身太原王氏的扬州刺史王坦之不管是家族门弟还是家风都是当时一流的,而正巧王坦之的女儿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于是便想为大儿子求娶王家女为妻。x33

于是,在一个明亮的月夜,桓温主动找到了王坦之,态度十分诚恳的请求把王家的小姐嫁到桓家去。

这个本来是美事一件,陆家长子跟王家女年龄相仿,桓家的权势又如日中天,但是奈何王坦之就是不敢当面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