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分化士族之策(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243 字 10个月前

面对桓温的这份致命请封名单,主掌朝政的司马昱与八大门阀的代表们商量来商量去,终究是没有商量出个好的应对办法来,就在大家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之时,八大门阀的智囔谢安一拍大腿,站起来直接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好的应对措施,那么我们干脆就不应对。”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场的所有人都是顶级聪明人,聪明人与聪明人对话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废话,大家瞬间就明白了谢安的意思,那就是“留中”。

所谓的“留中”,就是对于大臣们上奏的奏章,若是皇帝一时无法批复,或者根本就不想批复的时候,就直接交还给中书省,由中书省代为批复,而若是中书省也不想批复的话,那么就直接封存起来,对该奏章不进行任何处理,称这为“留中”。

留中本是古代政权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产生的产物,因为古代的朝堂之上往往会有多股势力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对于皇权是有利的,皇权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但是也有失控的时候,那就是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击对之时,这种竞争就是有害的,那么对于双方互相攻伐的奏章,那么皇帝就会选择不处理,这样奏章久久得不到批复,双方的攻伐烈度自然也就漫漫的降了下来。

而到了东汉末年,由其是魏晋时期,因为皇帝大多是傀儡,朝政一般都是由权臣代为处理,而权臣处理朝政一般都是通过中书省来下达决策,由门下省来复核,最后由尚书省来执行,所以这个时期,皇帝就是一个摆设,连过问朝政的权力都没有,更不用说批复奏章了,所以这里所指的留中又是称中书省不处理的奏章,也称之为留中。

而在当前,因为皇帝还没有亲政,名义上由皇太后褚蒜子摄政,所以所有的奏折应当由褚蒜子来批复,但是因为褚蒜子久居佛堂,将朝政交给了中书令司马昱来处理,但是因为褚蒜子还处于摄政的位置,所以即便是司马昱代为处理,但是也要盖上皇太后的大印才能生效。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所以谢安的策略就是:直接将这份致命的奏章留中不处理,虽然这样桓温必然会恼怒,或许会采取更加激烈的对抗措施,但是因为名义上是由皇太后留中,基于桓温与皇太后的关系人尽皆知,把事情推到皇太后身上,然后由皇太后褚蒜子亲自来出面应对桓温,想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正是因为桓温与皇太后褚蒜子早年的经历人尽皆知,所以当谢安说出留中一词的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都心知神会,一切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事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