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江左八达(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295 字 10个月前

这场**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桓荣的第六代孙桓范,此时担任魏国的大司农,掌管国库谷物与货币的收支情况,是大将军曹爽的重要幕僚,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趁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出城拜祭帝陵之际,联合旧部,起兵**并控制了京城,司马懿本想拉陇尚在城内的桓范为自己所用,但桓范很有骨气,他拒绝了司马懿的任命,并偷偷的潜出城外告诉正与皇帝曹芳祭拜帝陵的曹爽,他劝曹爽千万不要听信司马懿的鬼话交出兵权,而是应该率军护送天子前往许昌,在许昌以天子的名义发布征讨旗号讨伐司马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如果曹爽听从这一计策,司马懿的夺权之路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可惜的是,曹爽兄弟没有听从桓范的建议,他们最终选择了安逸,决定交出兵权,向司马懿投降。

这让桓范哭笑不得,自己对曹氏忠贞不二,结果曹氏自己却毫无气节,向司马懿卑躬屈膝,随大骂道:“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出你们兄弟这样的草包,你们就等着灭族吧!”

而事情的走向也正如桓范所料,在司马懿彻底掌控政权之后,便背信弃义,曹爽被夷三族,桓范也全家被诛,桓氏的后世子弟或死或逃,唯恐避之不及,从此以后桓氏一落千丈,昔日赖以成名的经学家传也丢了。

也正是从第六世开始,桓氏开始被称之为刑家了,意思为受刑者的家族。x33

桓范死后,由于桓范影响力巨大,为了不灭其祀,桓氏家族从旁支过继了一个儿子以奉其祀,这就是桓阶,后来桓阶投靠了司马氏,出任济北相,等西晋建立后,桓阶的儿子桓颢又在朝廷当中担任公府掾的小官;而桓颢就是桓温的祖父。

桓颢之后就是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最初担任骑都尉,后来随晋室东渡江左之后,慧眼识珠投靠了王导一族,随又迁任中书郎、尚书吏部郎等职,但是因为桓彝出身刑家,所以被当时的士家大族所鄙夷,虽然出仕为官,但始终得不到重用。

桓彝作为传统儒学世家龙亢桓氏的子弟,经学大师桓荣的嫡系九世孙,自小就饱读儒学经典,服膺礼教。然而,在玄风大盛的东晋士家大族当中,古板保守的儒家行为是吃不开的。

所以,桓彝为了能够挤入东晋的上流社会,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儒家教条,附庸风雅成为了一个风格出挑的玄学青年。

裸奔、酗酒、奇装异服、披头散发等等时尚标志,开始成为桓彝生活的主题。由于行为大胆,风格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