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桓温誓师北伐(1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192 字 10个月前

在司马昱批准桓温北伐之后,桓温便让掌管蝶眼台的张盛派出了大量的蝶眼使者前往长安一带侦察秦军的动向以及兵力部署,同时又对北伐的几条进军路线和方案进行了反复了比较,根据蝶眼使者传回来的消息看,此时的前秦的主要精力是对付已经南下的前燕军队;x33

慕容俊称帝之后,彻底放开了手脚,他派遣大量的军队南下争夺原属冉魏政权的冀州、兖州、司州、豫州等地,向西争夺并州、秦州、雍州等地,这就不可避免的跟正在向东扩张的前秦军队发生冲突,双方军队目前在并州的雁门郡、西河郡、太原郡;司州的上党郡、平阳郡、豫州的河东郡、河南郡一带反复争夺,并渐渐形成对峙局。

桓温在知道前秦军队兵力都在关外,而关内兵力空虚之后,决定兵行险招,集中少部分优势兵力,通过险要的秦岭地区直插关中,打前秦一个措手不及,经过反复的思量之后,桓温决定以襄阳太守、建威将军毛穆之为前锋,同时调镇东将军李权、镇蛮护军桓冲为前后将军,在襄阳集中四万优势兵力,自襄阳乘船出发,沿着汉水到淅川,然后从淅川登岸进入秦岭地区,从秦岭攻打武关,突击进入关中地区;

同时他又调自己的心腹鹰扬将军周楚、刺史府主薄顾恺之坐镇江陵,以江陵为基地,协调后勤粮草问题;保障北伐大军的粮草供应;

同时,桓温又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兵子午谷,一同进军关中,与桓温的大军呈东西夹击之势。

应该说,桓温此次北伐充分发挥了长江与汉江水系的优势,避开了巴蜀与汉中之间的恶劣道路,桓温选择以靠近长江中游的江陵为后勤基地。

四万大军依托长江水系所提供的运力保障,沿着汉水北上,这样的行军路线,不仅可以借助水运保证补给,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陷入平原或高山地形。

桓温的主力是步兵,骑兵虽然经过前期姚襄的部将权翼的**之后已经形成战斗力,但是数据有限,无法跟前秦的骑兵相抗衡,为了保护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兵种,桓温决定本次不让骑兵参与北伐。

此次北伐的主力虽然是步兵,但是步兵习惯水道沿岸作战,但是缺乏硬抗骑兵冲击的能力,为了减少兵员损失,降低士兵损耗,桓温决定走秦岭路线,就是最大程度的避开与前秦的骑兵遭遇。从这点来看,秦岭路线就是考虑了如何规避秦军骑兵的优势。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桓温决定正式开始北伐,可就在桓温决定北伐进军前一天晚上,一封来自京城太尉府的信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