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啧有烦言(1 / 4)

初唐异案 伊岛甫 1712 字 8个月前

若要言世间至不可控之物为何,人人口中之答复难免不想雷同。

但究其根本,大多都难逃出两字——他人。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自身之过往,早已消逝;自身之而今,还仍可控;自身之将来,犹得期许。

唯独他人,除面对面交谈讲言,或是长时间相伴以观其行,除此之外,并无过多办法,知晓更多相关之事。

可如连他人极为初始、极为表面之事都未尽知晓,又谈何了解,谈何相熟,谈何可控。

尚不知他人,更谈不上妥当控制,之外自然对他人之猜测无能为力。

自身,与于他人眼中之自身,因掺杂了猜测,显得截然不同,而欲为自身辩解时,又会受阻于源自众多他人的更多猜测,如此便似手脚被缚,口舌被封,再难做出其它反应,独沉默不语,任事态发展下去。

敬诚遣家丁自长安往东都,去行的这件事,便是如此。

虽知晓之人不甚多,但如刘利兆、刘利恩兄妹听闻过后,便直觉是敬诚以留于东都的家财需处理为由,这才遣人往东都返。

而使家丁往源阳、源协、刘氏兄妹住处去,亦是敬诚顾及他人的一番表现——本只是一件敬府私事,但终究顾虑至两家关系,少不得来知会一声,于是由此知会,后生出刘氏兄妹自行一番猜测,又蓦然延伸至梁若江的突然造访,更是不知所谓地坐实了家丁是为处理东都前敬府家产而返东都一事。

但谁又知,若只是家产之类的事由,又何须家丁加急赶去东都。

此行行程源本就紧而又紧,眼下还多了一处源府,要将他人书信送去,如何能使家丁不于进东都城的最初一刻,即径直往距归义坊甚远的正平坊源府而来。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家丁至源府之时,其实就已察觉有一行武侯在四周游荡,迟迟不离开,然彼时见源府门前,那些家丁皆以此为常事般,不予理会,于是他亦未多言语,只将书信交出,交待清楚由梁若江、刘氏兄妹转告的事项后,匆匆离去。

家丁本就是东都出身,在东都二十余年从未离开,可异骨案后,连祖祖辈辈至信之丘真人,都行了祸患东都之事,因此不止他自身觉东都已不是能妥当容身之处,就连家人也趁敬府即将迁往长安之时,向他屡屡提起干脆举家西迁一事,这才终了于东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