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无妄之灾(1 / 3)

初唐异案 伊岛甫 1232 字 10个月前

明确知道安乐所写的“三灭其口”是何意,但太子依然在应付着打发过内侍后,盯着纸条,似仔细辨认许久。

一是为掩人耳目——整座东宫都被各样人安插有众多内应,就连圣人也时常留一双半双眼在此处,发生何事自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过多表现出来。

二来,倘若没有领会失误的话,所谓“三灭其口”之意,一定不是就地将敬诚、源阳、源协杀死,而是想办法用计将三人暂行控制住。ωωw.Bǐqυgétν.net

言未必杀死,自然是太子的一厢情愿,以安乐的暴戾性子,别说是多有威胁之人,就算时有略行忤逆者,也未尽得以落一条命在身。

可即便如此,太子也愿意相信安乐只是想让他三人消声。

毕竟说要将三人弄死,源阳、源协虽只是两名医正,但终归家世显赫,实要动手,必须仔细掂量过才可。

首发&:塔>-读小说

而敬诚则更加,虽其父前平阳王敬晖所犯重罪,终祸不及一无所知的敬诚,且无论是助当今圣人复朝,还是策划异骨案,其目的都是为了大唐长治久安,百姓无有不知者。

除此之外,如何能使手握禁兵的皇城右卫大将军死于非命,也是一个不得解的难题。

杀不便杀的人,已是难事;更何况要杀的,是不能杀之人。

可眼下的事,若要等到安乐自己来问进展之时,那便就不只是“三灭其口”之事,而是东宫有无宁日的问题。

经内医局一事,太子对圣人这位父亲的态度甚为了然,圣人既不掩饰对火情的全然不在意,也不忌于表露自己对何人、因何纵火的不屑一顾。

彼时圣人的反应,至多只能算作尝试着调谐安乐与太子间的口角,尤其当着一众皇子、公主,当如何劝,不当如何言语,都能看出圣人的漫不经心。

然这些漫不经心、不屑一顾、毫不在意

太子望着眼前安乐让人送来的纸条,一件件往事浮上心头。

长安元年,则天大圣皇帝即武后逐渐进入风烛残年之末时,全然无心,亦无力关注政事,终日大抵有半数以上之时辰,都于卧榻之上,由人递食送水喂药。

而朝堂之中的事,大多都委托给了张昌宗、张易之——张氏兄弟,也就是在此二人权势熏天之时,皇帝宗亲武氏与李氏,都受到极大的排挤。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