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坦诚相见(1 / 4)

初唐异案 伊岛甫 1619 字 10个月前

事态发展至今,参与此事之中的任何一人都无法再将当初所想坚持至眼下。

每个人的想法都因关于城中异骨、浮尸的各样真相逐一被揭露,而产生各种微妙的变化。

但最终每个人的意志都向一件事产生妥协,此事便是以广大而言,涉及大唐国运;以狭小而言,牵扯至东都各人之还都大典。

以预先定下的事项而言,东都水祭过后,第二日吉时一至,便是紫微宫圣驾启程往长安之时。而自那个时辰开始,就将有十数万户东都住民也随圣驾开始迁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那一刻,就将是异骨症无论如何也会由东都城外所知之时。

自然有人提及,不过是异案、奇症,由他人所知又如何。

韦后达成二圣同朝的初步夙愿后,就与敬晖彼时寻源乾煜为吏部侍郎那般,逐步开始于朝中物色大员,而这些人将来或可与欲成“则天大圣皇帝之二”的自己,共治天下。

同为韦氏宗族的工部尚书韦巨源自然而然就成了首要标的。

韦巨源同大多站在朝堂上的百官一样,不以喜厌做重大抉择,不以善恶断所行之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韦巨源的眼里,自己在朝中的时间,远多于才坐上龙椅的圣人,与在一旁听政的韦后。

发动兵变的五位老臣,比他在朝中的时间更为长久,因此真要论看透朝中之事,谁又能比他们明白皇城城墙围住的这片区域中之事。

因此在最初时刻,韦巨源与“显唐”欲行之事几乎一致,可终究自己的韦姓与策划兵变之五人的回避态度,导致本就为韦后、武三思邀约的自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复周”的一员。

之后的事就未有何可供选择的余地,几乎都是似如今这般,由韦后、武三思安排,自己遵照吩咐去做罢了。

在对待兵变五名老臣一事上,韦后听取武三思建议,以区别态度对待五人,将五名老臣分为明确反对自己同朝听政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三人,与认定她即便在朝听政,或亦难如武后般再起波澜的崔玄暐、袁恕己两人。

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后二人中,崔玄暐年岁仅次于张柬之,兵变之后更是在许多事上力不从心,与一时安于复唐成就的袁恕己两人,想必只要韦后短时间内不做太多出格之事,定不会强加干涉。

原以为与此两人相似的桓彦范,却着实让韦后始料未及,他在朝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