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往事如尘(1 / 3)

初唐异案 伊岛甫 922 字 10个月前

道家修道,选择去往深山,通常是为寻一隅清静。

清净之外,所谓追求道法自然,修道时,身处之处最好也是一处道法自然的所在。

山就是一处绝佳的场所,无论哪朝哪代,什么纪元,山终归是那座山,即便会发生太多不同——山的名字、期间山道与布置乃至装点,还有所住何人都会发生变化,但山作为一处所在,是不会变的。

翠峰山可以被称作任何名字,但位于东都城外北郊,矗立在一片平坦之上,满目青翠遍野的山,总只有这一座。

对于丘真人而言,就是如此,无论他根本未至东都的早年间,或是后来的隋,又或如今的唐,任何事都与以前不一样,唯独这座自己存在于其中已近百年的山,没有变化。

而他并非那种会为世事无常感慨之人,全身心修道,求得正是这份顺其自然。

但回看过往一生,种种关于丘真人自己亲身经历或根本就是自己操作的,如“施救”“善举”“造福”“功绩”等听来好听,在他认为都是虚妄的这些事,成了万千其他人将他困于翠峰山的枷锁。

因他当年救了东京万民,便一直要被“景仰”至隋朝崩塌也没有停歇,至后唐取而代之,也仍未完。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丘真人本只想寻一处风景秀美、清幽宁静,好好度过此生,谁想不知是暗中有造化的缘故,还是自己宿命至此,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俗世的叨扰。

他已活百年了,能见的、当见的,都已见过。且随道行的日益增长,甚至能窥参一些天机,悟出了更多大道。

当初年轻,凭一腔热血随自己师长,奋力将诸多百姓救回,是为让同为人的他们能有机会继续活着,根本没有想过,将他们救回没几年后,需要眼睁睁地看着同样一群人,死于改朝换代中的兵荒马乱,死于兵荒马乱方定后的食不果腹,死于饱暖之中却对身外之物太过执著而铤而走险。

“这些人是当救,还是当死?”

如此问题困扰了他异常久的时间,直到如今再回看当年,也未有确定答案。

但此时与彼时的丘真人心境相差甚远,此时在翠峰山已见过数十番四季轮转的他,虽不尽对,但以顺其自然四字来解答这个问题,自然是最佳,“救时当救,死则由他。”

而早几十年,隋灭唐起之时,他愤而离开翠峰山,居于彼时洛阳城中,为的就是亲眼去看当初自己救下的众人,若还活着,此时此刻如何,而未来将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