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往事如尘(1 / 4)

初唐异案 伊岛甫 1488 字 10个月前

韦后达成二圣同朝的初步夙愿后,就与敬晖彼时寻源乾煜为吏部侍郎那般,逐步开始于朝中物色大员,而这些人将来或可与欲成“则天大圣皇帝之二”的自己,共治天下。

同为韦氏宗族的工部尚书韦巨源自然而然就成了首要标的。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韦巨源同大多站在朝堂上的百官一样,不以喜厌做重大抉择,不以善恶断所行之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韦巨源的眼里,自己在朝中的时间,远多于才坐上龙椅的圣人,与在一旁听政的韦后。

发动兵变的五位老臣,比他在朝中的时间更为长久,因此真要论看透朝中之事,谁又能比他们明白皇城城墙围住的这片区域中之事。ъìQυGΕtV.net

因此在最初时刻,韦巨源与“显唐”欲行之事几乎一致,可终究自己的韦姓与策划兵变之五人的回避态度,导致本就为韦后、武三思邀约的自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复周”的一员。

之后的事就未有何可供选择的余地,几乎都是似如今这般,由韦后、武三思安排,自己遵照吩咐去做罢了。

在对待兵变五名老臣一事上,韦后听取武三思建议,以区别态度对待五人,将五名老臣分为明确反对自己同朝听政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三人,与认定她即便在朝听政,或亦难如武后般再起波澜的崔玄暐、袁恕己两人。

后二人中,崔玄暐年岁仅次于张柬之,兵变之后更是在许多事上力不从心,与一时安于复唐成就的袁恕己两人,想必只要韦后短时间内不做太多出格之事,定不会强加干涉。

原以为与此两人相似的桓彦范,却着实让韦后始料未及,他在朝堂与崔玄暐、袁恕己都对自己同朝听政一事一言未发,可转身就写下奏书一封上呈圣人,奏书上写:

“圣人每每临朝,皇后韦氏总坐于帷帐之后,参预军国政事。下臣于史书中见,历朝帝王凡与妇人共同执政的,最后都导致国破身亡——至大唐险些覆灭之武周朝即是明证,所幸圣人天威,得以复唐,得免此劫,却未曾想韦后亦同于明堂参政。且自古都有言,阴凌驾于阳之上,有违背天道;妇人欺凌丈夫,则违背人道。故先人于《尚书》《周易》等贤圣巨著中,都明言绝不可由妇人干预外政。臣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勿要让皇后干预国政。”

若不是婉儿彼时将奏书梗概说与自己,还真就错看了桓彦范在朝中所表现出的样貌。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