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还都长安(1 / 4)

初唐异案 伊岛甫 1576 字 10个月前

武后——先皇“则天大圣皇帝”坐于皇位二十二年,而真正谓得上稳坐的,只有约莫最初十一年,至她在似乎觉察本尊天命之后,即刻改元长寿。

而论得上端坐,也只有不足十八年,最后四年,自圣历元年始,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以致脑中混沌的武后,在皇位继任者这一问题上犯了难。

一方是以武三思为首,口口声声说着“自古以来未有天子以异姓为后嗣”的武氏家族,另一方则是有意借机在武后百年之后,恢复李唐的狄仁杰等一众旧唐臣,款语温言以“姑侄岂有母子之亲,百年之后,子成天子必将供母于太庙,可华夏千年,从未听闻侄为天子将姑供奉配食之事”相劝。

起初两方纠缠,武后更是以“家事”回避了大多旧唐朝臣的譬解,狄仁杰搏命相劝,做出一番慷慨陈词,“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又不是陛下的家事!君臣本就为一体,君为体之头颅,臣为体之躯干,怎么分得开!何况臣狄仁杰还是武后钦命的当朝宰相,如何不能劝解所谓家事!”武后闻之略有触动。

此事屡经撕扯,期间武后两大宠臣,互为兄弟的张昌宗、张易之,更是插手朝政,专权跋扈,使武后渐渐远离朝堂,以致于连武氏一族都要退避三舍,见面招呼甚至需要回避两人其名,如此一来,兄弟二人更加气焰嚣张,朝堂一时难以安稳,陷入巨大动荡。

武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甚至不如与狄仁杰等旧唐臣分庭抗礼之时,正所谓“无一世之友,惟一时之敌”,还可谓“若存分歧,则一致对外”,在此状下,比起得以继承大统,武氏一族宁愿在旧皇归天之后,得以久立于新朝,因此有意与旧唐臣一同扶持李唐,便在张氏兄弟提出秘密将被流放幽禁在外的庐陵王李哲接回神都时,欣然同意了这一提议。

恰逢彼时原皇太子武轮——旧唐豫王李轮,又名李旦,对长时被软禁于东宫、受尽武氏一族与弄臣们嘲弄的生活倍感厌倦与疲惫,趁阿兄李哲返神都时,屡屡三请五告央求武后将太子位逊于阿兄。

后李哲接替胞弟为太子,蒙恩复名为显,身为傀儡,因而迟迟未能入主东宫,只隐居于东都城内,凡事大多都由太子妃韦氏打点,由此结交了一众武氏之人。

武后朝终末四年,改元“长安”,张昌宗、张易之已将武后彻底架空,大小事都由自己决断,引发大量朝臣不满,然时机未至,谁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由此至长安四年末,凤阁侍郎张柬之、御史右丞敬晖、光禄大夫崔玄暐、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