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不胜唏嘘(1 / 4)

初唐异案 伊岛甫 1825 字 10个月前

“若天下知他是这般人物,谁人又不指他昏蒙愚昧。”

韦后与武三思,不紧不慢地并肩走出贞观殿,瞳孔双双向殿内瞟去。大唐皇后对此时圣人的这般评价,声音丝毫不加控制地说到。

“然。不过圣……他方才所言似在表,异骨之事他早有所知?”武三思与韦后此时所想不尽相同,他此时心中,一面是对圣人欣然同意封坊三日的松弛感,另一面是总觉圣人之言中,还存有何隐情的担忧。ъìQυGΕtV.net

“他往日所知东都之事,皆由我代为转告;或有从别处得知之嫌,可除去我与你共处之时,他皆与我在一处,又怎能得知非我代而相告之事?”韦后说着,将声音压低,迎面的几名内侍与宫女四散开,战战兢兢地并排立于两侧行礼。

韦后和武三思的私情,在宫中已非不传之秘,韦后整日居于宫中,确如她所言,只要未和武三思在一处,便是和圣人共处一室——而圣人若要往别处去,因设有耳目,动向和对象自己都可掌握。

除此之外,即便圣人不在自己身边,他的一旁还有婉儿这位韦后和武三思的得力助手,圣人平日不在韦后身边时,所见之人、所闻之言、所行之事也都毫无隐瞒地由婉儿转达给了韦后。

如此说来,圣人似全无隐情,武三思心中担忧消去一些,转而盘算起该如何利用争取而来的三日封坊时光。

武三思所想之封坊,并非如同宵禁般,将所有坊门紧闭,禁止百姓于坊内坊外四处走动;而是选择关闭部分坊门,限制臣民如平日一般在东都城内大范围游走,待查明坊内身携异骨之症之人后,再放其自由行动。

原本此举无非是让城中人人皆知有异骨之症一事,并对此异症生畏,如此一来便于找到隐于人群中的生异骨症之人,此外还能延缓住民们将注意力转向洛水两岸与吟天殿的过程。

牵涉范围如此之广的动作,必然要通过圣旨才能达成,这也是武三思与韦巨源行至一半,临时决定去往后宫的原因。

而传旨却是件复杂的事,武三思求了,韦后默许了,圣人准了,都只是开始,最要紧的是传。

首先是中书省,秉承圣人意旨,撰写、发布诏书之时,凭借自己在明堂中所闻异骨浮尸一事的理解,将圣意“极尽”描述出来。

此后与门下省商议、权衡,以更多的参与人数,得出一道“更为”全面的圣旨。

崔湜在这其中还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毕竟万事归于其宗,眼下之事全因他初见惠和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