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邮票爱好者(1 / 3)

在地下市场中,确实是,店铺的数量比小摊多。

店里面倒是灯火通明,但在外面显得有些阴冷幽暗。

这地方的游客数量不及外面,所以感觉有些冷清。

店铺的门都是木质的,保持着古色古香。

里面却亮着蓝色调的日光灯。

随便走进了一家店里,只见木制柜台上面盖着一层玻璃,通过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展品。

内部,摆放着很多民国时代的货币。

民国时期的货币主要分为纸币和银币。

里面摆放的纸币数量比较大。

“这么大额的纸币?只卖20块钱?”关云觉得难以理解。

林然却笑道:“这些纸币不值钱。”

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这段时期,有很多从来没有参与过收藏的小老百姓,手里有了些闲钱,也开始动了投资收藏品的念头。

他们就成为了一些古玩商人的目标。

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古玩商人便通过报纸编一些财富新闻,里面会写一些很夸张的故事,比如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变卖先祖留下来的货币,大赚一笔,成为了当地的万元户。

在80年代初,普通人根本没有验证新闻真实性的能力。

他们也比较单纯,认为报纸上的东西大部分是真的。

所以,便掀起了钱币交易的热潮。

民国时期的钱币数量最多,也成为了市场上的宠儿。

有一段时间,甚至被炒到了两百多的高价。

可是,后世全国的收藏家交流多了,他们得出了答案,民国的纸币并没有收藏价值。

主要原因是,在后期,各个地方发行的货币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性。

毕竟那时候各自为政,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每个地方都会超发自己的货币,导致市面上存在数量大。

经历了几次战争,对外赔付了大量的白银。

银币发行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相应的,纸张的获得更加容易,因此超发的货币,以纸币为主。

纸币的制造成本更低,携带更方便,这就使纸币成为许多地方制币的材料。

x33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这就让纸币成为一堆废纸。

放在当时都不具备购买力,过了那段时间,反而被炒作了起来。

也就是现在交易量大,所以看起来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