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损阴德的事(2 / 3)

好!不愧是我教出来的徒弟,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李大夫鼓起掌来,眼底满是欣慰。

“咱们这一门传承的古中医,是汉及汉朝以前的中医,以医圣为代表。在那个时候,没有病是中医不能治的,效果也都是立竿见影,这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说到这他叹了口气,“可是,东汉之后多战乱,造成无数文献缺失,古中医的传承也出现过中断。后面虽然再次发展,但按照现在的划分,已经不算是古中医。”

“尤其是金元四大家,他们所提倡的恰恰是和黄帝内经所相悖的,治标不治本。”

“我查过很多资料,发现问题出在古方剂量上。后来经过我和朋友们多次试药,发现加大药量到一定程度,可以发挥古方的效果,这才确定古方剂量的确是错了。”

听他这么说,杨安饴突然想起一件事。前世她看中医时,曾听老中医讲过关于历史上古方剂量的问题。

好像是八十年代初,考古发现了汉代度量衡器——权,这才解开了历史上古方剂量这一大疑案。

在汉代,一斤有十六两,约等于250克,因此一两是156克。但后面因为度量衡的改变和用药习惯的改变,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今异制,古一两,今用一钱可也。”

可是,一钱只有3克,剂量上相差太多,所以才导致效果不像《汉书》中记载的那样,效如桴鼓,覆杯而愈。

正是因为中药的剂量没有随着度量衡的改变而改变,这才导致了近代中医在西医的冲击下举步维艰。

“安安?安安?”

“啊?”杨安饴一脸茫然的回过神来,“师父,你叫我?”

李大夫无奈的摇了摇头,“你这小脑袋瓜想啥呢?我和你说话都没听到。”

杨安饴揉了揉满月的脑袋,装傻道:“我只是突然想到或许汉朝时用的秤和现在用的不一样,所以剂量才对不上。”

“你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普济本世方》和《本草衍义》里面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找不到证据支持,只能是空想。”

李大夫甩了甩胳膊,“行了,你先回去吧,改天有空我教你正骨。”

杨安饴把满月放到了地上,一人一狗离开了卫生室。

夜里,杨安饴躺在床上,意识慢慢沉进空间。

她一进来,金童就浮到了她肩上,在她耳边抱怨着:“甜蜜蜜,你多久没来看过我了?”

杨安饴无奈的接受了这个别扭的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