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你们先走,哀家要教训一波手下(1 / 3)

“萧使者,如今已经开始春耕,那些百姓不回去种地,等到秋天吃什么?”

“我没有不让他们回去种地,我是说再增加工钱,总会有人挤得出时间。”

“那更不可能,朝廷拨给你的预算已经很多了,再增加,再增加全国别的事儿都不做了,就修坝?”

“元槐,你不要成天跟着我阴阳怪气,太后是让你监督都水监的银子去向,但不是让你处处为难我的。我萧舜臣做了十几年官,一文不该拿的钱都没拿过,这些钱都是治河必须的!”

“巧了,我元槐做了十年县令,又做了一年多户部的官,过手的银子可不比萧使者少。你萧使者还有新衣穿,我元槐可是连新的裤衩子都买不起。”

萧舜臣深深吸了口气,不知道这有什么好自豪的。

“元槐,你不肯替我们追加拨款,误了治水的大事,你负不起这个责!”

“银子都是朝廷的银子,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刃上,就连太后乱花钱,我元某都敢死谏,有什么负不起这责?大不了就拿了我的人头呗。”

萧舜臣觉得自己遇到了一生之敌。

他本来很坦荡,自己又不贪,不怕元槐来督察都水监的银子。真正相处起来却发现,他发现他和元槐的矛盾完全不在于贪不贪这件事上。

此人无论是论清廉正直,还是尽职固执,都跟更胜他一筹。

两人共事半年,他天天都在挨参,元槐写折子还快,当天事当天写,都不用过夜的。

萧舜臣以前不懂,处处都追求圣人之言,但真正做起事来,才明白需要变通的地方很多。

治河跟做一个小县的县官不同,涉及到很多的州县。

有的官员不明白治水的重要性,有的百姓已经在大坝上修了房子种了地,有的河务官员吃得肠肥脑满,为了隐瞒自己的过错,想尽办法阻挠他们修河。

萧舜臣越来越觉得,只学圣人之言,是治理不了这个国家的。

他一边跟元槐吵架,一边转过街角,脚步猛地一顿,竟然愣在了原处。

元槐还在哔哔,也没看路,一头撞在他背上,**鼻子愤然吼道:“走就走,停下来干什么。有病啊!”

萧舜臣只觉得自己心头翻涌起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段日子没有梦见的血色又再次浮现在了眼前。

他忍不住哽咽起来,疾步冲向步兵衙门的石狮子,然后砰一声跪了下去。

元槐大惊,姓萧的疯了吗?

楚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