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引燃(四十三)(2 / 3)

这躁动之强烈,甚至必须借助外力指点迷津,也就是作为任务人的自己。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任务介绍实在太隐晦。

目标,状态,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些内容仅能通过不停的测试归纳去推导出一鳞半爪,可谓比悬丝诊脉都困难百倍。

而现在自己需要在病情不明的情况下,根据这些有限的元素,尝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治疗。

因为病人随时可能无药可救。

……

好在作为精神污染专家,久毒成医,付前这方面还是颇有心得的。

在他看来,作为世界意志般的存在,很难想象有什么东西能彻底蒙蔽她。

自我拉扯多源于自我怀疑。

她如果有困扰,大概率是对原本的自我产生了质疑,所谓初心难守。

也就是说,她并非无力对抗躁动,只是躁起来的状态,在她看来并不一定是错的,错的反而是原本的自己。

而针对这种情况,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纠正偏见,重铸初心。

而具体如何重铸……榜样似乎是个可以考虑的手段,比如巴拉德。

虽然本质上来说,巴拉德不过一个混乱境地里的符号具现化。

他的死亡甚至消失都只是个小事,不过一个殉葬的遗老而已,很难说能影响到什么。

但在宿命主导的未见之丘,这位“甚至算不上生命”的存在,代表的却是某种英雄概念的极限凝结。

早已注定的宿命又如何?

众多影视作品中,那些康慨激昂的画面里,作为一个挑剔的观众,你可以清楚知道那是谁粉墨登场,如何饰演,如何讲述,甚至皮套的拉链在哪里。

这种种细节,都让你知道不过是在演戏。

甚至多年回望,觉得当时幼稚可笑。

但这跟想展现出来的“英雄”并不矛盾,相信作为世界意志,自己的病人不至于这么狭隘。

从刚才那段剧情里,她应该能解读出足以作为榜样的东西,再次审视自身对于初心的怀疑。

所以少年啊,你还相信光吗?

……

没错,这才是刚才付前跟巴拉德那番交流的真正意义,整个过程,也是跟病人的“交谈”。

在付前看来,隔靴搔痒下,这或许是目前能够对她产生影响指数最高的方式了。

而巴拉德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面对